设计是意识形态与生产过程相遇的前兆。
---彼得.狄更斯
一. 引言:来自哲学的暗示
城市的形态和形式一直是哲学讨论的主体。2500年前希波丹姆、亚里士多德、芝诺、柏拉图等提出了关于城市理想尺度、形式和城市组织等问题。希腊化时期之后,哲学实践变成了嵌入式的,成为文明生活的一种持续不断的责任。
作为一种学科,社会科学由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西美尔、韦伯、涂尔干和其他哲学家的哲学体系支配着。
(而反观城市研究则一直处于争论之中)城市社会学应该拥有真实的或者理论的目标(客体),如果没有,城市社会学将不能被明确为一种科学,将仍然或者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或者是空虚经验主义。——卡斯特里斯提出的问题。
奥斯威特指出,20世纪的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课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在第一个时期有七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方法被提出,其中的三个对于城市研究有着影响:1、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2、传统马克思主义方法和“非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包括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3、韦伯学派。第二个时期由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思想控制。这些思想兴起于1920年左右的维也纳和之后20年的美国“科学哲学的标准观点是一种改良的逻辑经验主义,强调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统一性,反对社会理论更为投机的形式,强调完全经验主义的可测性和社会科学自由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性。这个观念为大多数同时代的科学哲学做好可准备。”
从那时起,时代已经纳入到继承了第一阶段的哲学发展中(我理解这是第三个时期,从本书中没有说明),例如新马克思主义、新康德哲学、新尼采主义等。此外,另外三个人的出现对于城市设计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是马克斯.韦伯,他的《城市》是一部接触的著作,新韦伯主义社会理论对于城市研究一直具有重要影响;其次是费迪南德.索绪尔,他发明了符号学,有时也涉及意念科学(《普通语言学教程》);最后是本雅明,他大概是仅有的出自法兰克福学派并对于城市研究具有持续性、直接影响的一位。
其他一些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已经影响了建筑、城市和地景理论,例如福柯(马克思和尼采)、利奥塔(马克思和康德)、巴特(索绪尔)、拉康(黑格尔和弗洛伊德)、海德格尔、艾柯、克里斯蒂娃、弗里德里希.詹姆斯等。今天我们还一直争论着这些作者提出的一系列令人惊讶的观念和主张,他们的观点探索了从人类心理学的外沿到语言和思想的象征性结构等。
通常设计者太容易为了思想而截获哲学思想,但这些思想处于别处,缺乏它们本源的合法性和内容。所以彼得.狄更斯对此提出警告,他说我们必须从社会理论转向建筑和城市设计。
作者帮我们梳理了众多的著作,但作者也承认很难从他们之中分离出任何特殊(我理解是专门针对城市形态的)的作者,尽管他们中很多在建筑和城市设计领域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我觉得这也正常啊,相对于社会,城市设计是小的一个层面,这也是为什么建筑师关注城市设计的原因吧。)其中较早的大概是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艾柯的《符号学原理》、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弗里德里希.詹姆斯的《后现代主义或者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让.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通过梳理不同个人以及他们对城市形态、设计的社会理论领域作出的哲学贡献,各个思想学派形成的特定的范式,对于城市形态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城市是怎样被“设计”的有:长期建立的发展的符号学传统(索绪尔)、现象学(胡塞尔)、解构(福柯)、政治经济学(马克思)。
二. 哲学和城市设计
多个世纪以来,理解我们所居住的环境预先占据了一些社会的伟大思想。但是当我们思考哲学时,我们倾向于考虑那些不知何故转向人类理解进程的个人的思想。(这个个人,我理解是单个的人,或者说抽象的人)从20世纪的早期,一些新思想和先锋运动的学派开始调查城市生活,这兴起于一些今天的世界性大城市,如维也纳、法兰克福、芝加哥、巴黎、洛杉矶。另一个有影响力的运动,包豪斯,并不在重要的城市中心(魏玛和德绍)。他们绝不仅仅是范式,他们对于现代的城市思考仍然有所影响,改变了18世纪、19世纪、20世纪已经确定的哲学传统。
三. 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