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内发展及应用现状
国内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应用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应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应用范围包括大型展会、城市新建区、机场、医院、高档住宅、高新科技园区等地。
香港:为了建设示范型高档次工业园,政府于2002年在香港科技园一期投资建设一套固定式垃圾自动收集,服务区域涵盖22栋办公楼,服务人口约1万人,管道里程4200米,收运规模为10吨/天。
天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落实生态城指标体系中对生活垃圾回收率和无害化处理率的要求,建设了国内第一套垃圾干湿分类垃圾自动收集系统。按照规划,收集系统建筑面积530万平方米,拥有4个中央垃圾收集站,收集能力将达到87.2吨/日,服务人口约10万人,目前已投入使用一套系统[13]。
上海:为了在2010年世博会中展示上海市良好的市容景观和环境卫生,在世博园内设置该系统应用于世博园区,服务面积0.5平方公里,收运规模为30-40吨/天,气力输送总管长6800米,管径DN500,中央垃圾收集站占地面积2835平方米,总投资为5983.43万元。
广州:政府总投资约3亿元在金沙洲居住新城建设4套垃圾自动收集系统,服务面积9.0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1万人,总收运规模165吨/天;
深圳:2011年,深圳市大运会部分运用到了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大运会结束后移交深圳市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深圳市仅此一套垃圾自动收集系统。服务面积约0.5平方公里,服务建筑面积约47.8万平方米,服务人口1万余人,收运规模6.3吨/天,投资造价约为10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运营成本为0.8~1.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
综合对比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现状发现,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在国外应用相当成功,而在国内除了香港以外,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村和广州金沙洲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基本上已成为摆设。原因主要包括:
1)从技术上来说,内地对于垃圾自动收集系统技术只是简单的技术复制,未根据地区差异性进行技术改良与创新;2)系统运营管理上存在着盲区或困难,运行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容易造成管道堵塞和腐蚀;3)使用者素质不高,垃圾投放要求不符;4)后续使用及维护费用分摊不明确等严重影响着垃圾自动收集系统的长久运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