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马甲丢了的迷路小明:
第一次提问,好羞涩。问题来源就是现在各种shopping mall,大商场的地下车库越来越像大迷宫!小明我每次都会“迷失在停车场”!停车缴费系统倒是越来越智能,可是并不能找到车啊!(摔!)想问问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设计方法,可以增强车位的可识别性和可达性呢?(这是刚需啊)或者从空间上有没得啥子好的方法可以治疗迷路病呢?或者是相关的有趣的东东都可以哟~ 谢谢啦~
俞挺:学习我朋友,下车拍张照,把停车位号码留存。
魏皓严:一贯的极简式回答。
梁浩:
目标:解决肉身和车的错位状态。
方法:定位后消除错位。
第一种:移动肉身法: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看得到天或一楼的-1层再或者色彩分区帮你通过参照物借助你的记忆获得车子的定位。或者软件师帮你,扫描停车卡手机导航定位。
第二种:肉身固定让车来找你,经济学原理,支付产生服务,代驾到代取车,只要您愿意,商业社会这些需求都可以通过商业行为被满足,脑部的定位模块可以被进化掉了。
魏皓严:我虽然不开车,但是坐过车。有过不少次这样的经历:下了车记了编号(总是不记得拍照)潇洒离去,回来要上车时忘了编号或者各种记混(数字思维能力就是差),然后就很可怜地陪着车主到处找车与抓狂……
现在的城市空间其实挺搞的——鼓励你买车买好车,给你精致的车,也给你精致的消费场所/办公场所,给你精致的小区内部环境,给你精致的户内……(虽然这一切都是批发制造的)
但是在车与商场/家/公司之间是粗糙的车库,在小区与目的地之间是粗糙的道路与城市景象——给你精致的室内与车内,但是还有粗糙的室外与室内(比如车库)被搭配给了你。
彭雷:车窗外、家门外。
刘艺:现在车库已经开始使用自动找车系统。每个车位上加装摄像头或者脉冲信号。顾客随便停,回头在终端机或手机上输入车号,就可以显示自己的停车区位和地图。就技术而言解决单个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在人为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中,人也越来越被技术系统所裹挟。
龙灏:美国奥兰多环球影城的停车场,多层,平面巨大。各分区用不同颜色+环球影城出品的著名影片角色(如侏罗纪公园的恐龙)为标识,大概再加上柱子上的编号(有点记不清了),完全不担心迷路。



记忆中当时就觉得这种系统非常简单清晰,基本不会忘。每次在国内现在的超大停车场没有标识或仅有简单的ABCD分区的时候,我都立马想到这个。想想其实也无非是“特色标记物+颜色+数字”,适应不同人的各种不同记忆方式。
唐克扬:我是小地方人。从小上学基本靠走。廿年前刚到美国的时候,自信方向感很好,对于各种信息爱记不记,有一次坐地铁到某朋友家去,记不得他的准确站名,但是自信一到站就能认识。于是坐了一站又一站...一直都没有出现我所熟悉的景观。那时候又没有手机,费了半天周折,终于搞清楚是哪个站。坑爹啊,很久不去,地铁站居然换了(或者是原来的地铁站拆了)。真事。后来才领悟,现代城市里根本不能靠直觉,至少不能完全靠直觉。
龙灏:俺是中国后来“最大的县城”长大的,从小上学也靠走。。。。
我昨天又了解了个停车场高科技。
宋晓宇:室内精准定位导航的技术目前在借助一些低成本的RFID(射频识别)设备完全可以实现;如果商业综合体应用了BIM(建筑信息模型),借助这个信息模型,结合AR(增强现实)技术,也可以实现精准导航;找车这个事儿技术完全可以搞定。
龙灏:基本就是晓宇说的这种意思。已经有实用的了。
魏皓严:空间体验的难受还大有可以改进的。
龙灏:这又牵涉到投入产出的问题了吧?国内大部分商场内部的空间体验都还大有提升空间,大概很难指望投资商改善车库的“空间体验”哦。
环球影城那种指示倒是个花钱不多、改善不少的方式。至少容易记、较难忘,离开时好找。体验要好很多。
朱晔:在古代,比如唐长安或北宋汴梁,假如有家超级旅馆,日迎送乘客及其马匹过千,那大家又是怎样找自己的座驾呢?
宋晓宇:通常情况应该是打个口哨,跟app定位一样,还有自动泊车功能。
龙灏:未必,你以为都跟佐罗的马一样?再说,佐兄的马也有定位错误,让佐罗从某美女的窗户跳下时栽地上的时候……
余斡寒:古人的感觉更为综合。听觉和视觉都是认识性的,是远距感官。在现代社会,视觉成为主导。估计古人嗅觉也更敏感,闻着味儿找到自己的地方。以前那些路痴估计也会在残酷的生存淘汰中基本灭绝了。
唐克扬:古代没有这么好。
朱晔:卫生条件也差。
冯江:所以嗅觉好。
余斡寒:相比起古人,现代人的听觉显得衰退,视觉更为主导。比如现在欣赏音乐,越来越倾向和视觉的结合。以前的大指挥家都会出一套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的唱片,黑胶、CD...当今德国的蒂勒曼,就只出蓝光的载体。我本来想收一套他的,又懒得换机器,网上听,其实也是看,总觉得不纯粹了。
流行、摇滚就更别提了,早就是。
唐克扬:现代人视觉主导啥的,只是一种印象。
张翼:从适应了本雅明的惊颤体验后,现代人的感官就应该变得更皮实了吧。
唐克扬:感觉和感觉之间,难以用比较的方法。
余斡寒:坐在宝马车里哭,找不到宝马车还得哭。
龙灏:我本来正准备跟大家探讨一下“马尾巴的功能”的……
我之前讲的就是刘艺说的那种,有朋友在做,用手机app给你车库内导航,还能预约车位,直接开走后移动支付停车费。
魏皓严:可以谈一下现在面积过大的地下车库空间的设计问题。
余斡寒:纯粹地下空间,识别性是比较差,和室外局部联通会好些。前年帮亲戚去买住宅的配套地下车位,地下一层的有几个天井,通风采光更好,车位也好找。我记得选的那个就在天井旁边。地下二层全是室内就差些,但是便宜。
魏皓严:我觉得有些地方的地下车库面积大得过头了。有没有地下车库与道路面积/道路密度/交通流量匹配的算法规定或者经验呢?如果道路的承载力有限,地下车库修得再大也解决不了拥堵问题,而真的让汽车成为库存了。哈哈哈。
石岗:车位边立柱安装一个小盒子,里面放置一个印刷好的备忘标签,上面有号和简图,并标明对应车位的红点。每个司机停好车,就拿一张走放在兜里。就可以了。
不过简图最好还是要懂一点建筑设计的人来画。看过一些文人画的小展览的简图,根本找不到!
龙灏的方案太洋气了,还费钱,我的比较中国特色点。小纸条背后还可以印刷广告,简单易行,几个文员就可以搞定。
龙灏:图这种东西,我们学建筑的视为理所当然,但恐怕有很多人拿着图也是白搭……
石岗:图比记忆要好吧……
龙灏:是。但我的意思是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善于“读图”。环球影城系统的优势就在于容易记,再加上导向系统完善……
余斡寒:简单点就是顶棚涂颜色了,分区,各层级走道也定义一下颜色。我以前抄平面经常这样,自己拿彩色铅笔涂色,也是在做简单的分析。
石岗:我觉得首先是大家容易忘记自己的车位号。若解决记住车位号后(建议每个车位放置备忘签),还是对标志标识系统的忽视。我想起了机场,那么多登机口,没见到旅客晕头转向。主要是机场候机楼对旅客引导极为关注,标志标识很细致,生怕你找不到位置。而地下停车场也许一般受到商家或者运营方忽视,也许不愿意花钱花精力在标志标识上,主要关注主体功能流线、购买流线、消费流线和人群聚集流线了,至于室内停车场找车的流线自然次要很多。因此室内停车场迷路也就可想而知了。
余斡寒:昆明出租车那种办法就不错,一般人不大记得车牌号,太长,那里是动物名加不长的数字。这个可以用符号学“双层分节”那个意思来理解,两个系统,同样的信息,简洁好记。动物名的编码是人从小学习掌握的另一种系统。
魏皓严:黄狗25?有这种?
余斡寒:大概是这样的,什么兔子、狐狸加个数字。刚去觉得好玩,又一想还是很方便。要掉了东西,回忆起来比较快。
石岗:我在广州掉过箱子在出租车后尾箱!居然几小时里找回来了。怪我太厉害!
余斡寒:咋找的?嗅觉?
石岗:当时我打电话到交通中心管的士的地方挂失,她问我是什么颜色的车,浅绿还是浅蓝我都说错了!哈哈。哪个公司的车也不知道,发票也没拿!所以完全无头案。不过,她还是把信息发给了各个出租车公司叫他们通知每个出租车。之后,由于几小时后要坐飞机走,很焦急,我又打电话到交通中心说愿意酬劳司机一些钱,依然没回应,我就去派出所,车管所要求看监控!被踢了半小时皮球!我回到了派出所,严肃地说明问题严重性!警官看我快发火了!把我带到了后室,里面全是监控墙,还有几个年轻女生和男生,他们帮我查了会儿,在我终于查出了车牌号的时候!一个出租车公司管理人员给我电话,告诉了我她们的司机把箱子送回总部了。她们是看到箱子上挂着的备忘牌上的电话联系我的!于是我登记查询事宜后,离开后室走出了派出所,感谢了警官,打的到了出租车总部,付了酬谢款,又打了他们公司的的士,去了机场,赶上了飞机……
备忘牌是和朱晔一起去香港买的……挂了很多年。

朱晔:汽车这种工具不知道会怎样地演化和消亡。
余斡寒:还可以用气味,各个区间发出各种奇香或者异臭,还可以声音,各种动物嘶吼或者那些白痴歌曲分片循环播放......
朱晔: 我的一篇旧文,讨论“车和马”:[刘备就是不开车 - 日记 - 豆瓣 : https://m.douban.com/note/546942196/?bid=T7/DdwmN7HY]
龙灏:没写刘备怎么在千匹级“停马场”中找马,明显拿来凑字数,差评!
朱晔:哈哈哈,广州有个“赛马场”,现在是吃饭的地方,也是存放人力档案的地方~~
(责任编辑:张琬乔;配音:肖凡)
留言即可提问

摁上3秒,城门开启
“嗯微问答”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nofficeq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