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未来社会的人口特征之一
老年人需要融入生活
渴望交流
更需要便捷服务与悉心料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问题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日益凸显,关系到每个人,涉及众多领域,包括房地产、医疗卫生、保险、储蓄、消费、劳动力市场、退休金、税收等。我国目前也在实践建设“全龄化社区”,该社区是一个混居社区,但是配备所有老年医疗和养老的各种设施,配套齐全。本期内容我们就分享一个丹麦多龄化社区的设计方案,看看国外是如何建设混龄社区的。

项目地点:丹麦哥本哈根N?rrebro
建筑和景观设计:C.F. M?ll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redje Natur
项目面积:37895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6年
C.F. M?ller incollaboration与Tredje Natur组成的团队参加了丹麦哥本哈根“The Future S?lund”项目的设计竞赛并获胜。他们诠释了一个多龄化、多样化、生活化的城市疗养中心。

总平面图
The Future S?lund 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实验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丹麦本土最大的城市疗养中心,届时,老人退休生活不再会和社会脱节。这个项目提高了社会对福利、幸福度、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认可标准,各种年龄层次的人将混合居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设计出发点:人口多龄化与生活多样化激发了城市新的活力

区位:哥本哈根市中心,毗邻Sortedam湖。
现状的疗养中心将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世代混合居住社区。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社区将提供360间疗养公寓,150间青年公寓(20间由自闭症青年居住),20间长者公寓,一个日常护理中心,三间小商店以及诸如咖啡店、手工作坊、私人及公共停车场地等服务设施。

模型
多样的户型带来各个年龄层次的居民,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客人,其复杂程度将是丹麦前所未有的。社区会成为诺瑞布罗区发展的重心,人数众多的居民、员工和访客让这里成为各色城市活动的起源地,为地区注入了生命和活力。
和社会生活结合的社区

模型,南向视角
社区前拥诺瑞布罗区繁华的都市生活,背靠湖泊秀美的水岸,如何将社区的复杂性融入场地成为了设计师关注的重点。三个宽敞的中庭把一层各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串联起来,为各个年龄层次的居民带来足以抵挡风雨的舒适环境。

日常护理中心位于社区南端安静且阳光充足的角落,正对着新建的滨湖小公园。
多层的疗养公寓建筑围合出一个主庭院——“世代广场”,供居民和客人交往和休憩。其四周的一层空间内形成了一条环形的内街,串联起各式公共服务设施。

面向城市的一侧是理发店、小商店、网吧和其它公共空间

临湖一侧则设有一个咖啡店以及多功能厅
就这样,孩子、年轻人、长者和老人一同生活着,他们可以在手工作坊或公共厨房里交流心得,或者是绿意盎然的小花园中简单的交谈几句。在这里,需要得到医疗照顾的老人不再被排挤到城市生活的边缘,而是和其它社会成员一样生活。

一层平面图
治愈性的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
围绕建筑的绿地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空间品质。与城市相连的景观带向城市开放,欢迎各处的人前来。而市政辅助设施,如暴雨管理等生态措施则完全融入了景观设计中。“世代广场”做为一个半开放的城市空间,与旁边的私密性主题中庭-小树林和果菜园相连。南侧面向湖景的屋顶天台上,砖砌的拱形长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也为人们遮风避雨。藤架上爬满了茂盛的蔬果,到了收获的季节将硕果累累。

轴测图
最平凡的日常生活

老人在入户空间交流
项目最核心的部分是360间疗养公寓,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首要的关注点。
工程设计、后勤保障、建造和室内温度调节系统都使用了最新的技术。每一间疗养公寓都保证有良好的采光,从窗户望出去美丽的景色和城市尽收眼底。入户空间的壁龛则可随各自的需求改变位置和形状。公寓以组团为模式,中间设有公用的厨房和客厅,带来家庭的氛围。在这里居住的老人无论社交圈和活动范围的大小,都能随时找到一个供他们安静休息的公共空间,橘子园或是遇见其它居民。
建筑设计

立面图
为了和周边的城市肌理相协调,建筑沿用了砖砌的外墙,但预制的表面肌理为其立面带来了竖向上极富韵律的变化。整座建筑满足了丹麦2020级低耗能建筑的严格要求,包括对室内温度和被动式措施的关注,在提案中,整座青年公寓将采用全木的结构。

剖面图
本文来源:谷德设计网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info@thupdi.com;请在标题处标明“微信投稿”字样。

每周一、三、五推送,若未收到最新推送请点击菜单“微热点-最新一期”自动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