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康安平,目前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作。十年前的四月天,我推开了那扇枣红色的大门,以挂职锻炼的形式来到市规划局,2010年10月正式入职当时的局办公室副主任,开始了我当初盖十八张被子也想不到的这段人生经历。
本人上学期间的专业是哲学,更准确的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想,群里的张津成同学脑海里飘过一个“切”字,哈哈。其实我当时也没有报这个专业啊,怎奈分数不够高,又对复读没有信心,我当时对哲学是嘛都不知道,老爸说考上大学就好,其他的没啥,得,这样我就走上了这条学术之路。
现在想来,当初上课就像是在看天书,瞌睡虫每天在和“气、火、水、土”、“唯心、唯物”打架,为了显示咱的专业,每周坚持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买本书,买的原则就一个字看上去“酷”,买回来后就装着读,结果永是瞌睡虫胜利!索性放在书架上装门面,哈哈。
毕业后,我回到老家祁县,教育局把我分配到县农业局下属的种子公司,属于差额拨款的那种单位,看着其他当初没有考上大学,曲里拐弯上个专科还能去税务、邮政、交管等部门上班的同学,我很豪气的留下一句“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背起行囊复习考研。
1999年,我终于考上了南开大学,最后上的是马列学院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时,对我来说,专业不专业的先放一边,能有学上就是胜利。
记得当初老师问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说实话,我也没有准备过,也没有查阅过相关文章,凭着感觉,轻声试探性的说出了“实践”两个字。后来,老师给我讲了大约一上午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我当时满脑子就一句话,谢天谢地我答对了,哈哈。
老师知道我底子薄,给我列了个清单,让我系统的读书,每周一本,并要求写读书笔记。说实话,这是我从老师那里收获最大的东西了,一些方法至今我还在用。在此感谢老师!
因为自知天资愚钝,所以没有勇气考博士,2002年留校参加了工作,先后在学生口、校办公室、后勤等部门工作。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的理解是,是社会关系定义了人。比如,在我工作过的岗位而言,大家一看你是学哲学还是学马哲的,得,写材料吧,晕倒。我记得我第一次材料,是一篇院里开展学生活动的简报,我费了很大劲,结果被领导改成了花脸,最可气的是把我写的最后一句话变成了第一句话。士可杀不可辱!为了写好简报,我就从根上开始学,什么是简报,有什么要求、特点,并有意识的读主流媒体的表述方法,后来,我们院的简报成为了当时全校的标杆。
特点经强化后就是标识。虽然我一直梦想能带领一哨人马攻城拔寨,奈何现实中一直在爬格子。直到现在,人家说起我,第一印象还是写材料的,晕倒。
起初,我也不愿意给人留下这样的标识,因为无论从祖上基因还是从现实能力,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实践马克思主义可能更能发挥我的特点。后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又喜欢上了文字,因为我觉得文字不是爬格子,真正好的文字,体现的是思维。
我来规划局如今已有10年,我认为之所以能和大家在一起交流,真的是得益于我对的学习哲学,虽然是很浅很浅的。得益于我能在逻辑上理解大家要表达的意识。套用卡西尔符号的概念,我们在符号或意义上是能理解的。
没有脱离历史的哲学。哲学也不能离开历史。从职以后,我有意识的学习规划理论,我发现,规划所关注的,其实就是哲学所关注的,比如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我在读马恩经典原著时学过,在考注册规划师时也学过。反映和要解决的都是社会问题,只是关注角度不同,着力点不同。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了有咱这个读书群,在霍局的引领下进入这个学术大家园,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主动请缨领读一本,没想到是这样大大大大的一本。我先后读了三遍,我知道如果没有深厚的专业素养,不读书中提到的文献,读三十遍也没有用。而恰恰我是缺乏专业素养的,也没有读书中提到的文献,所以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深刻感觉到自己很无知,无知到像个小孩。
知道了自己无知,就知道了努力方向。所以,我这次不是领读,是尽可能的把作者的思想给大家敲出来,期间再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啰嗦了这么多,下面回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