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以上蓝色字体
关注
作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规划师陈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规划师陈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主任工程师董淑敏在《规划师》2019年第6期撰文,扶贫的本质是一种“现代化给予”,而现代化的路径是多元的,所以扶贫的路径不应是单一的。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超越线性的现代化路径,即魅力导向的发展路径,并以湖北省郧西县为实证对象,从3个层面建构基于魅力发展导向的扶贫战略:在价值认识上,重拾魅力资源的价值,提出以魅力发展替代工业化的路径转型;在空间架构上,通过魅力区组织区域空间资源,建构区域总体魅力空间格局;在具体行动上,明确行动项目库,细化落实微易行动项目,使区域魅力更易彰显。
[关键词]现代化;魅力发展;扶贫;郧西县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06-0005-05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陈锐,陈阳,董淑敏.超越线性的现代化转型 — 魅力发展导向的扶贫战略建构[J].规划师,2019(6):5-9.
一
超越线性:对既有现代化路径的反思
(一)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2017 年城镇化率已达 58.5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8800 美元。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几乎被认定是现代化的必然之路。但是要实现现代化不应仅关注工业化、城镇化等方面,还应重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
吉尔伯特·罗兹曼曾将现代化概括为“科学技术革命影响下社会已经或正在发生着变化的过程”,塞廖尔·亨廷顿提出“现代性意味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大卫·哈维提出“与过去的决裂”。这些表述均表明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转变的过程,即从“非现代性”到“现代性”的跃迁。线性地自然演化并不是现代化的常态,现代化到一定阶段往往会遭遇瓶颈,而进一步推动现代化的可能是路径的转变、外力的介入,并且现代化也可以是跃迁式、突变式的。
(二)超越线性:以魅力发展为导向的现代化
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够复制工业化、城镇化的现代化路径,对于部分地区而言,与其在既有的线性追赶逻辑中徘徊,不如寻找超越线性的现代化之路。笔者认为要实现现代化的超越,最核心是建立新的现代化评价维度,图 1 阐释了通过建立新的现代化维度实现路径超越的机制。在单一的现代化衡量指标中,谁在这一维度上的值越高,谁的现代化程度就越高,如图 1 中的 A 落后于 B,而落后者必须不断在既有的现代化路径中去追赶领先者。但当现代化评价指标中出现了新维度 2 时,A 可以通过在新维度上的积累实现现代化的超越,而最终现代化的衡量标准变成了要素积累的总量SA。可以看到,虽然在单一维度上 A并未赶超 B,但是通过现代化要素的总量积累,A同样可以实现现代化的领先。
基于这一机制的启示,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现代化维度,即以魅力发展作为一种现代化路径。魅力发展的价值与我国进入消费时代密切相关,当前随着以旅游为代表的休闲消费增长越发突出,那些自然与文化资源丰富的旅游休闲地区的魅力将大大增加。一些不具备大规模工业基础或者城镇化发展优势的地区,通过走特色化、绿色化、精致化的魅力发展之路也可以实现现代化。因此,在扶贫过程中应该对贫困地区的资源和魅力进行再认识,深入挖掘贫困地区的魅力价值。
二
日本经验借鉴:从后发劣势向魅力优势转变
世界银行的《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报告中提出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是国家或者地区发展中的一般性规律,城市地区、沿海地区和对外联系紧密地区,逐渐形成经济人口密集区,即发达地区。但是,在那些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国家,不平衡发展与和谐平衡发展相辅相成,非发达地区虽然在经济发展上并无优势,但是却成为区域魅力发展的空间载体。例如,日本通过魅力观光区建设来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实现了后发劣势向魅力优势的转变。
(一)日本农山渔村的魅力观光区建设
日本的离岛、山村等发展落后地区常被统称为“农山渔村”。不同于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农山渔村从20世纪末开始经历严重的老龄化和人口外流。日本通过数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对农山渔村地区拟订特定地域振兴计划,其在20世纪50~80年代颁布了“生产补助,技术改良”“设施建设,服务均等”“全面改善,宜居生活”等一系列政策。进入21世纪后,日本国民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日趋多元化,农山渔村地区独特的魅力价值开始凸显。日本在2005年的“六全综”和2015的“七全综”中开始明确提出在非城镇密集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魅力观光区”。“七全综”强调: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历史、自然、农林渔产品、产业遗产/设施等区域资源,积极向国内外推介,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魅力观光区。通过建设魅力观光区实现跨区域的观光合作,振兴旅游观光业,彰显农山渔村地区的魅力(表1)。
(二)群马县魅力观光区实践
群马县位于日本关东地区的西北部,全县群山环绕,约有60%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并且老龄化、少子化情况较为突出,经济发展在关东地区也较为落后。群马县由 5 个主要的城市组群组成,并形成了 5 个魅力观光区,即县央、东部、西部、吾妻和利根沼田魅力观光区。以吾妻魅力观光区为例,该地区70%以上的土地为山地,其以“温泉王国,徒步天堂”为主题来建设魅力观光区。在吾妻魅力观光区内部以“三天两晚”的旅游线路对县域资源进行组织,北线打造跨越山棱的徒步线路,南部塑造极富特色的“温泉王国”(图2)。另外,该地区还制定了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城镇、打造全域地质徒步公园和串联旅游休憩站点等行动,以实现全域据点式的魅力开发。魅力观光区建设使该地区实现了旅游发展上的跃迁,区内的群马温泉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温泉目的地,众多徒步线路也广受推崇,旅游人次和收入实现明显跃升。
总体来看,日本魅力观光区建设是对既有资源价值的认识转变,并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组织各类魅力资源,提出相应的魅力主体,再通过旅游活动策划和具体建设项目来彰显区域魅力。
三
魅力发展策略建构 — 以郧西县为例
(一)郧西县基本概况
郧西县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西北部,地处山区深处,贫困人口基数大,扶贫任务较重。县域面积为3507 km2 ,2017年户籍人口为51.9万,常住人口为45.6万,是典型的人口流出型地区。其现状城镇化率为 38.3%,比湖北省平均水平落后近20个百分点,尚处于城镇化初级阶段。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1.6万元,仅为湖北省平均水平的25%。至2017年,全县仍有贫困户2.72万户(共6.88万人),存量贫困发生率为16.2%。
(二)价值转向:旅游立县,重拾魅力
1.旅游立县,魅力全域
依据郧西县的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和城镇化率等数据 ( 图 3),可以判断郧西县的工业化水平较低,并且近年来工业产值增长较迟缓,动力不足。郧西县工业化发展现状欠佳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自身的工业化发展基础一般,招商引资能力不强;二是受制于总体生态保护的要求,以牺牲自然资源寻求工业化发展的粗放路径不可取。从传统产业发展的视角看,郧西县的工业化滞后,现代化程度不足。但工业化的滞后却为郧西县留下“绿水青山”。郧西县良好的生态资源若能得到充分利用,以旅游立县,则可实现县域的魅力发展。
2.资源识别,重拾魅力
郧西县域内河流密布、山峦叠起,有金钱河、天河两大流域,拥有水系106条、山峰6500余座。有山水的地方就有风景,但“处处是风景”也会导致县域形象不够鲜明,魅力发展易缺乏重点。
对于财政资源并不富足的贫困县,应明确哪些是资源利用的重点区域。首先,研究结合旅游资源普查中的资源分类方式,对县域魅力资源进行梳理和识别,共梳理出七大类魅力资源,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其次,利用资源等级、产业带动性、市场知名度和市场需求度4个次级指标对魅力资源进行评价,识别出一级魅力资源要素1处、二级魅力资源要素5处。其中,一级魅力资源要素是郧西县的“七夕文化”。郧西县的“七夕文化”已经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郧西县从2010年开始举办“七夕文化节”,已具有一定的区域知名度。二级资源要素初步勾勒了郧西县域的总体魅力框架,即以天河五龙河、上津古城和龙潭河金钱河为三大核心,各自统领一片的总体格局(图4)。
(三)空间架构 :特色区域,承载魅力
1.培育簇群,建构魅力区
从日本魅力观光区建设经验看,以魅力区为空间单元可以更好地组织旅游资源和游览行为,充分发挥魅力资源的特色。因此,在郧西县总体魅力格局的建构上,规划以“两天一晚”旅游线路作为基本空间尺度识别魅力区。规划结合魅力资源分布与评价,提出建设 3 个魅力区,包括以郧西县城为核心的梦幻浪漫魅力区,以羊尾镇、夹河镇为核心的汉江秀水魅力区及以上津古城为核心的古镇古村魅力区。
从魅力区内部组织看,每一个魅力区内都有一个核心旅游簇群,其依托核心的景区、镇区或者核心魅力资源点而设立,并建设高品质的综合中心服务于整个魅力区。例如,梦幻浪漫魅力区(图5),以“七夕浪漫城”作为片区的魅力核心,同时以“浪漫文化”作为主题,通过多条游线串联资源点,打造爱之城、爱之岭、爱之园和爱之河4个片区。因为郧西县地处山地地区,资源开发受制于交通条件,所以应通过线性廊道串联资源点,将最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资源都统筹起来。
此外,三大魅力区的空间组织原则相同,但是各片区的主题不同,资源类型也有差别,规划应结合各自的资源类型进行空间组织。例如,汉江秀水魅力区依托既有的水系,打造多条水游线路,并以滨水活动为重点,活化片区资源;古镇古村魅力区依托古村镇,形成多个文化体验片区和户外徒步线路,并和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总体上看,三大魅力区的空间组织路径是类似的,即先培育核心簇群作为魅力区的服务核心,并策划多条游线组织各类资源点,形成多个资源特色片区,再将这些片区组织成一个一体化的魅力区。
2.全域魅力格局建构
传统的城镇体系规划强调区域的“三结构一网络”,在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中,城镇结构、等级和职能都是以城镇发展的现代化程度为标尺的。正如上文所述,魅力导向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审视城镇发展和区域格局的新视角,那些本被置于边缘位置、受制于交通条件的“非现代化”城镇被重新赋予了魅力价值。
首先,规划在三大魅力区架构的基础上,通过游线串联各类魅力资源点。虽然各个城镇有等级高低之分,但是通过游线串联全域,以及基础设施网络的细化,使得深居一隅的偏远城镇也能够被纳入总体框架之中。其次,以 1 个核心旅游环串联三大魅力区,该核心旅游环兼有交通、旅游功能,既建设旅游公路、旅游火车,也串联一级资源要素和核心景区。最后,通过多极化和网络化的空间组织模式,在县域形成“三群三区,一站一环”的总体魅力格局(图6),其中各级城镇都能承担一定的魅力功能,并成为有机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建设行动:微易项目,彰显魅力
对于郧西县这种资源优良但欠缺组织的地区,在总体魅力格局建立之后,还需要明确如何更好地落实空间行动。规划共提出11个行动项目来落实建设行动(表2)。
除了项目行动的细化外,规划还区分了项目行动的层次,即甄别出在地方发展现状基础上较容易推行,并易取得效果的微易建设工程。因为对于郧西县这种贫困县而言,“明确重点、区分轻重”需要贯穿始终。因此,每个魅力区还选择了对应的微易项目,如梦幻浪漫魅力区选择了“浪漫文化氛围营造行动:五龙河景区浪漫转型”作为微易项目。该微易行动侧重于总体浪漫氛围的塑造,重视对既有景区的提升包装,并紧扣片区魅力主题,实现景区的高端化、主题化、浪漫化。“五龙河景区浪漫转型”使得既有的相对成熟的景区向“浪漫”主题靠拢,通过一系列内容策划和微易行动促进景区的浪漫转型。
(五)小结
本次研究以县域发展战略建构为契机对魅力发展导向的扶贫战略路径进行了探索 ( 图 7),总体分为 3 个层面:价值认识、空间架构、建设行动。在价值认识层面,核心是意识到魅力资源的价值,并提出对应的魅力发展路径。在转变发展路径的基础上,通过区域魅力资源的梳理和评价,为总体格局的建构打下空间基础。在空间架构层面,培育簇群建构魅力区,以魅力区为空间单元组织各类资源点和城镇,并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多极化、网络化的区域魅力格局。在建设行动层面,通过明确行动项目库,进一步细化行动类型、落实空间响应,并以微易项目作为行动抓手,重点突出区域的魅力。
四
结语
如果现代化的路径是多样的,那么扶贫作为一种“现代化给予”路径也不应该是单一的。只是扶贫所建构的既有价值观存在对“现代化”认识的局限,即框定在“经济不发达就是落后”“扶贫就是对落后地区的输送”的思维范式中。
本文重新认识了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价值,认为自然山水、人文遗产等魅力要素也具有区域发展价值,甚至能够成为现代化的动力。文章所提出的“线性超越”是对既有“线性现代化”中不断追赶工业化、追赶绝对经济发展的反思。在魅力发展的维度上,那些风景资源丰富且充满魅力的地区依然可以通过新路径实现现代化的赶超。魅力导向的发展路径使得像郧西县这样具有丰富山水资源却相对贫困的地区能够通过对自身资源的充分利用来实现现代化,这对于实现区域平衡发展、全面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有重要意义。
来源:2019年06期《规划师》杂志
新媒体编辑:肖莉、蓝皓月
审核:刘芳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9年06期
《超越线性的现代化转型——魅力发展导向的扶贫战略建构》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
【规划师论坛1】三线 ? 三生 ? 三控:城乡布局结构的宏观管控机制
【规划师论坛2】全域空间管制的手段辨析与划定逻辑研究
【规划师论坛3】厦门城市空间管控体系与“一张蓝图”建构
【规划师论坛4】新型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县级“三生空间”布局与“三线”划定
【规划师论坛5】广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方法探讨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