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一周热点(4.8~4.14)重磅来袭!
从“时事热点”到名家“观点理论”,
拓展视野,学会应用!让您掌握城市化最新动态!
时事热点
TOP 1
国务院明确部门分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这些工作
来源:中国建设报
内容解读: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科学编制和实施建设规划、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并强调各部门要突出重点,对照分工逐项制定落实方案,确保“事事有人盯、件件有着落”,并于4月15日前将实施方案报国务院。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TOP 2
三四线城市人口真相:资源枯竭型城市走向收缩
来源:第一财经
内容解读: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口加速向一二线大都市、都市圈集聚,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对河南、安徽、福建等省份的多个三四线城市梳理后发现,相当多的三四线城市人口仍然增长,只是增幅明显慢于一二线城市;从空间布局上看,收缩型的城市主要位于三北地区,也就是东北、华北和西北。文末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有一些可以转型,但不可能所有城市都能转型,有相当一部分必须要收缩,甚至合并。
TOP 3
标准 |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8月1日起全国实施(附全文)
内容解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公告,批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345-2018,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要求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保护自然生态格局,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理念系统谋划,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方法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目标。
理论观点
变革与应对——站在规划新时代路口的思考
来源: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内容解读:我国正处在规划变革时期,一方面,规划本身的作用、机制在变革;另一方面,我们自身的知识积累和胜任现在工作的知识结构也必然会发生变革。本文为尹 稚教授的思考,他从变革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未来规划要从线性的、工程化的系统论思维模式,走向社会化的、复杂系统的思维模式;要尽可能地多下地方、多开展实践,从中找到真正管用的积累。
观点 | 史育龙:建议将成渝城市群崛起提升为国家战略
来源:清华城镇化智库
内容解读:本文提出,当前中国解决不平衡问题主要靠补短板、得靠增长,需要聚焦一些具有显著增长潜力的地区,从全国范围看,成渝城市群具备成为增长潜力地区的条件。本文还认为,成渝具备人口相对密集而且持续流入、与外部市场有便捷的联系等特点,能够发展为全国的龙头。
资讯︱仇保兴:中国已到城镇化中后期 不能再凭空构造城市群
来源:国地资讯
内容解读:仇保兴提出,我国已经到了城镇化的中后期,不可能再凭空构造出城市群、都市圈。并进一步解释,城市规划有三条底线,第一条底线是城市边界,第二是生态红线,第三是基本农田的保护线,城市的规划要尊重“生成”,规划要面对包容众多不确定性。
应用视野
最新成果|百度地图慧眼带你探秘广州城中村
来源:百度地图慧眼
内容解读:本文基于百度慧眼提供的多种数据进行研究,为了更好地把握城中村,引入住宅小区作为比较对象。全文主要探究在广州主城区中,城中村和住宅小区有着怎样的空间分布、两类的居住人口刻画出了怎样的面貌、通勤距离的特征等内容;并关注当经济条件变化时,两类住户的通勤距离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对广州城中村进行了详实的分析。
自行车出行的一小步,绿色出行的一大步 ——“回上”自行车专用路介绍
来源: cityif
内容解读:本文以漫画的方式,分析了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回龙观至上地的发展缘由及应用方式。自行车专用路不仅仅直面了回龙观上地地区出行难、品质差的现实挑战,解决了两地连接不畅的痛点;同时以自行车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回应市民对出行改善的诉求,能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
关于底特律收缩城市规划,我们能学到什么?
来源: UPDIS共同城市
内容解读:《底特律战略框架规划——底特律未来城》出台于城市土地大量闲置、失业人口增长等城市收缩问题严峻,城市面临破产的关键时刻,是应对收缩城市的典例,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总结了底特律创造多样开放空间系统、完善高效运输网络、引入新型开发类型等经验,以供参考。
推荐阅读
【咨询报告】粤港澳大湾区的再认识:从边界增长角度
来源:
内容解读:本文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去边界化趋势显现,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大湾区内部要素的集聚与流动,扩大了不断增长的经济密度所带来利益的受惠范围。在文末提出,未来大湾区通过综合轨道的一体化将进一步促进湾区内部资源流动与共享,需要完善跨界交通对接,促进边界地区增长、重视广深科技走廊的带动效应、促进区域设施共建共享、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版权,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作者和来源,转载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邮箱:1159408497@qq.com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
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