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6日,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北京组织举办了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专题培训会,邀请了规划专家梁鹤年先生及其团队成员,介绍“以人为本规划的思维范式与价值取向”,即按人的正常理性和共通物性去创造、维持和管理国土空间,在合国情、合逻辑、可操作的前提下,遵循“自存与共存的平衡”原则,建立国土空间使用和分配机制。
作为梁先生团队编制《以人为本规划的思维范式和价值取向——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导论》的重要成员,我院规划设计二所袁新国高级规划师以确定村庄布局为例,讲解了如何在县域整体利益前提下,统筹乡村撤并,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为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袁新国同志的案例以乡村搬迁撤并为切入点,遵循“自存与共存的平衡”原则,从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和特色维度进行综合考量,构建一套村庄是否撤并的法则。解题的关键就是在特定的“人、事、时、空”组合下得出三个比值,即自存比值、共存比值和整体利益比值:首先,通过客观的分析计算得出村庄撤并效益和保留效益从而求取自存比值,也就是从经济维度审视下双方自存时的社会贡献的比例;其次,双方考虑与对方共存,即撤并利益会考虑到撤并可能给保留利益主体带来的社会融合问题、乡愁问题等,同时保留利益也会考虑到撤并利益主体带来的集聚效益,双方达成一个共存系数,通过共存系数与自存比值来求取共存比值;最后,兼顾到产业、自然和文化等特色要素维度的考量,着眼于城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得出一个整体利益系数,通过整体利益系数与共存比值来求取整体利益比值。将整体利益比值与通过合法程序预先定下和公布的村庄是否撤并的门槛值进行比较,若高于门槛值则撤并,反之则保留。因整体利益系数对整体利益比值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所以整体利益系数的确定需通过政治决策、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等程序预先确定并对外公布,体现决策的公平、公正、公开。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重大部署,深化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我院将紧密关注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政策导向,在规划实践中积极探索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理念、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