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从“问题修复”到“提前介入”——以里昂两城市广场的环境犯罪预防设计为例》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是市民户外活动的重要载体,其治安问题是公众关注的重点。而要保障公共空间的安全,一方面有赖于公共治安管制和使用者素质提高,另一方面也需要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优化和监控设施的增设。后者,即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采用环境犯罪预防设计,是目前国际上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该理念自20世纪末传入我国,但目前以理论研究为主,尚未有系统的应用实践。
相似地,法国也于20世纪末开始关注情景犯罪预防理论,目的是要解决当时凸显的城市治安问题,如城市暴动等。该理论迅速得到学术界和警界的强烈关注,并在1995年和2007年被修订在法律条文之中。根据相关的法令,法国的建设项目必须在设计过程中开展“公共保障及安全研究”(ESSP: Etude de Sécurité et de S?reté Publique)。法国里昂市是20世纪末受城市暴动影响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法国最早关注情景犯罪预防的城市之一。在国家立法之后,里昂在1998年便启动了情景犯罪预防政策的探索和应用实践,较具代表性的是1999年路易斯·普拉代勒-科梅迪(Louis Pradel-Comédie)广场的安全研究项目(LC项目)和2003年朱塔-拉斯帕伊(Jutard-Raspail)广场的规划项目(JR项目)。前者是针对已建成问题空间的“问题导向”型研究项目,后者则是着重考虑环境潜在风险的“提前介入”型规划设计项目。这两个项目的经验为里昂市政府随后出台相关的情景犯罪预防工作指引打下重要的基础,同时也对我国未来开展类似的探索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1 项目区位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LC广场位于市中心,周边有市政厅、歌剧院等重要公共建筑,并邻近酒吧街,广场中设有较高台地和斜坡。日间这里常有社会团体集会或青少年滑板、街舞等活动,易发生冲突或不文明现象;夜间则常发生因夜生活引起的酗酒、毒品相关的犯罪。针对已建成的空间,项目只能采用环境微改造的方式,如增设城市家具、加强照明及活动监控等。实践表明,方案的实施效果并不显著,环境所导致的问题仍然存在(图2)。但相关警务工作者认为,由于场地无法重建,这已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图2 项目实施后广场上的城市集会和活动冲突
资料来源:作者拍摄
JR广场位于一个衰落的街区,是一个立交桥下的下沉广场,旁边连接桥底通道,有较多灰色空间,成为不少犯罪活动的温床,也给居民带来了不安全感。项目计划对场地整体拆除重建,以解决现有或潜在的安全问题,在方案中综合运用各种环境设计犯罪预防的技术和措施,实现最佳的效果(图3)。具体包括可视性设计、领域感营造、自然监视、空间社会化和景观参与等设计手段。从方案实施效果上看,项目所运用的技术措施成功地改善了地区环境,创造出一处较为安全的城市空间。但由于项目设计过程中缺乏警务工作者介入,部分设计的效果不太理想。
图3 JR广场改造前(上)后(下)对比图
资料来源:项目档案
法国经验和案例可以给我国的相关实践带来以下启示:
环境设计犯罪预防的目的在于主动防御,需要在项目整体建设之初提前介入,对已建成空间的微改造难以实现理想的犯罪预防效果;
环境设计预防的工作范式应是多领域实践者的合作,仅靠设计师或警务人员均难以发挥最佳效果;
可视空间与活动支撑是城市广场中有效的犯罪预防设计手段。
作者:曾敏玲,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讲师
毛媛媛,博士,苏州大学城乡规划系副教授
廖良,硕士,常州市公安局警务技术四级主管
延伸阅读
如何规划出世界宜居城市?《为澳大利亚做规划》评介
世界最宜居城市到底啥样?——墨尔本两年生活亲体验【连载】
我国城市公共利益司法救济制度的困境与消解:澳大利亚经验的启示
编辑:张祎娴
排版:徐嘟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