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泰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称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卫生城市及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城市,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
为了引领泰安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泰安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了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要求对泰安城乡一体空间布局进行全局性、前瞻性的统筹谋划,以战略规划引领泰安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其他各类专项规划。
二、编制理念
一是国家视角。立足国家战略视野,泰安未来发展要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目标紧密结合,谋划泰安在国家战略中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二是世界眼光。坚持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以文化旅游促开放,促转型,以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新经济发展,以国际标准规划泰安的功能和布局。
三是省域观念。坚持区域协同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济南,共建大省会,发挥泰安和泰山在全省中的重要支点作用,撬动全省转型发展,体现泰安发展对全省的价值。四是彰显特色。泰安是“山水林田湖草”完整的生命共同体典范,大汶口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泰城延续了山城庙一体的营城思想,未来规划要挖掘和放大泰安的特色优势。
三、战略定位
战略规划立足重新激活泰安的文化和生态两大核心特色优势,借助文化自信、休闲时代、高铁时代和内陆城市走廊的复兴的战略机遇,提出了引领泰安未来发展的四大战略定位。
一是发挥泰山对中国走向世界强国贡献价值观,对海内外华人文化纽带的作用,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华国山名城”。
二是保护大泰山生态绿心,彰显山水林田湖特色,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华北生态高地”。
三是发挥泰山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优势及紧邻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的消费市场,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胜地”。
四是延续泰安自然山水格局,践行传统的天人合一人居模式,建设成为高品质的“山水宜居典范”。
四、战略部署
1、中华文化枢轴战略
泰山南部地区(泰安—曲阜—邹城)文化同根,表现在文化脉络一源、文化事件一体、山水营城轴线序列一致。在此基础上,以世界眼光、高远立意提出泰山南部地区整体建设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
2、生命共同体保护战略
挖掘大泰山-大汶河-汶阳田-东平湖的生态共存关系,借助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契机,修补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构建大泰山“生命共同体”,并与历史文化旅游、新动能新经济的培育结合起来,恢复传统“八景”的历史文化景观。
3、全域旅游升级战略
以文化旅游促开放促转型,以国际标准谋划旅游、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挖掘泰安多元旅游资源的价值,坚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凭借泰安文化与生态优势,从景区时代走向目的地时代,从泰山旅游走到全域旅游。
4、新旧动能转换战略
规划提出以泰安为支点,通过与周边城市区域联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构建撬动全省转型发展的“泰安之花”,落子泰安,激活全省。
向北与济南省会同城,共建大省会,重点在智能制造、科技研发、智能物流和休闲旅游四个方面实现动能突破;
向东,新建大胶济,联动前湾、莱芜,建设生态文明的胶济南通道;
向南,同谱大文化,与曲阜邹城建设中华文化枢轴;
向西,携手大发展。发挥泰安的枢纽作用,构建河南、河北、山西等中原地区的出海新通道。
5、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根据“短距离+家庭为单位”的迁移特征、泰安大县大镇大村的居民点特征,乡村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动力特征,探索多类型的乡村振兴模式,为山东不同类型地区提供经验。
6、山水营城战略
传承中华传统营城理念和礼乐空间布局思想,充分发挥泰安与济南“同山连枝、节点镜像,太极互生”的内在山水城特色,提出“东园、西谷、南城、北景、中礼”的营城思路。构建“一主一副六片”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功能上以“东文、西商、南工、北游、中服”为指导思想进行整体谋划布局。
规划范围图
中华文化枢轴示意图
区域协同关系图
全域旅游格局示意图
市域空间格局图
中心城区布局示意图
注:本文出自《城市规划通讯》2018年第21期“中规院专栏”. 责任编辑 马赤宇.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