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搞村镇的都关注了我们------
作者简介:
虞志淳,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访问学者。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地区新型农村社区生态与人文建设模式研究”(编号:513084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地区农村聚居单元绿色建构研究”(编号:51678481)。
版权声明:
原文刊登于《小城镇建设》杂志2019年3月刊,版权为小城镇建设杂志社所有,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经过删减。
投稿信息详见文末
摘要:英国乡村景色秀丽、古朴自然,虽然中英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乡村发展差异较大,但英国乡村发展的经验仍值得学习借鉴。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经历了重工轻农的历史过程,在近三、四十年逐渐扭转,实现了乡村复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划管理,健全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了乡村地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建设重拾价值,历史保护、环境友好、特色塑造,让乡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地区。
关键词:乡村旅游;环境友好;历史保护;乡村特色;英国乡村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3.003 中图分类号:TU984.3
文章编号:1009-1483(2019)03-0012-06 文献标识码:A
英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高,2016年城镇化率达83.14%[1],2017年城镇人口比重达83.1%[2],但是英国人对于乡村生活及其环境仍然十分推崇。英国乡村不同于中国,更趋于地理概念,多指环境趋近于自然,人口密度低的地区。英国乡村是指常住人口小于1万人的聚居区、定居点,没有与农业密切的关系,居住者职业选择多元,大多在城市就业,在乡村安家,乡村与城市一样是重要的生活场所[3]。由于土壤特性、温润多雨的气候等综合因素,畜牧业较种植农业发达,随处可见满山遍坡自由放养的牛羊,村落布局花团锦簇、绿意盎然。英国乡村与中国村落在形态与构成方面均有不同,因其近现代历史辉煌,房屋建筑选用坚固耐用的砖石材质,使用寿命较长,风格传统,加之满目翠绿的乡村景致,成就了协调的自然人文共融景观,很多区域成为著名的“最美乡村”。
林语堂曾有名言: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这是中国人在上个世纪对英国乡村的褒奖。当今英国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居住品质较城市更好,加之优美的自然、人文环境满足了中国文人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憧憬。
英国早期的乡村变革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使得大量失地农民向城市集中,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转型,乡村逐渐成为与农业生产脱离的自然地理概念。为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望和乡村休闲生活的需求,早在19世纪英国乡村旅游就开始发展[4]。工业革命带来交通设施的进步,当时最先进的铁路、公路也改善了乡村的交通条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早开始乡村旅游的地区之一。当时的乡村旅游具有贵族化的特点,是少数富人的享受,依托交通便利的市镇逐渐发展成熟,这些乡村至今保持着当年的风貌,依然是著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二战以后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膨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人更愿意到邻近乡野放松身心,乡村更加成为民众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伴随农业的衰退,旅游成为乡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村庄着力于此,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起来。乡村旅游促进了传统资源和地域特色的挖掘与保护,完善服务设施,提升环境品质,开发生态农牧业等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措施有序实施,在不断丰富与诠释下最美乡村成型。乡村成为精致优雅、自然生态、优渥生活的代表。英国的乡村旅游一直处于小规模经营,没有大规模地开展,小规模、渐进式发展没有造成过大的环境负担,无论是乡村自然恬静的生活状态,还是自然山水都没有面临过度开发的问题,这一点也是其自成特色的重要原因。
18世纪的英国是欧洲最发达的农业国,但随着工业革命兴起,工业崛起而农业逐渐衰落。1750年私人议会法案促进了耕地逐渐向少数人集中[5],到20世纪中叶只有不足十分之一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经历了农村缩减的历史时期。二战以来的农业机械化也促进了农业革命[5],促使数千人离开土地,开展了农业规模化企业经营。英国乡村逐步脱离农业生产,农业一直处于逐渐衰退的境地。粮食依赖进口,农村人口锐减,城镇化发展迅猛。因二战期间英国遭遇了粮食危机,此后1947年颁布“农业法(Agriculture Act)”实行农业补贴、公共资源均等化政策,试图减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1946年颁布新城法案(New Towns Act)[6],开展了新城营造运动。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城市的扩大与拥挤,出现了典型的“逆城市化”现象,导致大量移民进入乡村地区,彻底改变了乡村社区的人口构成,进一步刺激了乡村产业的分化与重组,规划注重“以社区为中心”,产生了一批新城镇与新乡村社区。乡村社区的建设促进了英国乡村地区的发展,改善了乡村环境。
中国农村社区是本土农村居民的集约化社区发展,面临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改进,处于发展初期。与我国农村社区的构成与发展不同,英国是以人口逆城市化为主要动力,是乡村地区建设的与城市均等配置的住区,体现了居住地的多元选择,乡村社区生活环境具有“田园牧歌”的自然惬意,但居住者与农业生产并无关联。由于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完备,交通、医疗、教育资源城乡均等,同时享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乡村社区比城市更为宜居。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相比将农村转化为城市的高强度开发,依托农村环境优势的乡村社区更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建设融于自然环境之中的乡村社区,低密度、低容积率的生活环境更令人身心愉悦。
英国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的迅速持续发展证明,“田园风光”是人们在乡村地区最为看重的资源,乡村环境的质量及其保护重要性凸显,因此“环境友好”就成为乡村发展策略的核心。在英国,崇尚简约、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共识,自然生态不仅体现在享受乡村的自然环境,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观念。
20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出现“都市村庄”(Urban Village)[7],并在各地得到有序发展。“都市村庄”指经过精心设计的混合使用和可持续的城市地区,在城市中营造出具有传统乡村特色的自然环境特征,追求自然环保、环境友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其主要目标。由此可见英国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自然生态是城乡的共同追求。2004年实施的新空间规划体系(New Spatial Planning System)[8],对于乡村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具体的策略制定、项目选址工作中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确保了规划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英国人追求低能耗、低碳的生活方式,并将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的生态要求首当其冲。从1965年陆续出台了建筑节能标准,2006年公布的CSH(Code for Sustainable Homes)可持续住宅标准[9-10],规定2016年起所有新建住宅都要达到零碳排放的标准,并且到2019年所有非居住建筑也要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
英国的乡村景观同样具有朴素自然的特质,没有过多的装饰与豪华昂贵的材料,砂石小路、自然草坡、原始质地的艺术小品随处可见,与田园斑块镶嵌融合,形成质朴、自然的乡村景观(图1)。使用最少的人工材料,减少对自然的人工介入;运用地方材质,各具特色,兼具生态、美观、实用与经济性。从城市到建筑,乃至景观,英国在环境友好、自然生态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成就了英国乡村的特色发展。

图1 下斯特劳村的道路景观
英国历史文化深厚,各种类型和专题博物馆星罗棋布,多不胜数。乡村地区也不乏各类博物馆,体现出珍视历史、注重传统的观念。历史建筑无论在城市和乡村均得到很好的保护,“百年老屋”随处可见,建筑平均寿命是132年[11],而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仅约30年,不到英国的四分之一。
历史环境保护与城乡规划关系密切,通过城乡规划管理对历史环境实施有效保护,英国古迹保护的国家立法始于1882年的《古迹保护法》(Ancient Monuments Protection Act)。在此之后1968年《城乡规划法》(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和1990年《登录建筑与保护区规划法》[Planning(Listed Buildings and Conservation Area)Act 1990],逐步形成了完备而严整的历史建筑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国家和地方既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保护区进行保护,又针对遗产资源和历史环境实施细致的维护管理。遗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英国政府希望通过保护历史环境和遗产资源,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遗产保护具有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价值[12],遗产资源对地方特色塑造和场所感知具有积极作用。完善的历史保护法规,珍视历史文化遗产并予以良好保存,乡村地区也不例外。现存英国历史建筑多是近现代三、四百年左右的建筑,比较于中国悠久的千年历史文化,并没有多么古老,但却留存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深思。珍视历史与传统,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丰富的历史遗存让传统村落特色鲜明、引人入胜,而旅游业保障了就业与建筑维护,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科茨沃尔德(Cotswold)地区是英格兰最美乡村的所在,科茨沃尔德在英国格兰中部,以乡村旅游闻名,有水上伯顿、上下斯特劳斯、拜伯里等著名村落。这些村庄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丰富,草坡羊群、小桥流水,景色秀丽、古朴自然。村庄建设年代以16、17世纪居多,保护完好依然在正常使用当中。科茨沃尔德地区出产一种米黄色石材,从传统建筑到新建建筑都使用这种本土材料,老建筑由于年代久远米黄色石材颜色变深、变暗,而新建筑则较为鲜亮(图2)。乡村建筑材质统一而形式富于变化,地域特色突出,像活化石般展示出英国最美乡村的风貌。

图2 米黄石材建筑
湖区(Lake District)是英格兰北部著名的国家公园,散布其中的小镇和村落融合自然,顺应地形,环境优美。建筑墙体普遍使用当地一种青灰色片石砌筑(图3),瓦屋顶也以较薄的石片替代,建筑外观传统精致,富于变化,美观协调,是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地域特色、呵护自然环境的乡村居住典范。小镇在为湖区旅游提供良好服务保障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3 温德米尔镇青灰片石建筑
此外,又如邓斯特(Dunster)小镇在英格兰西南部,因邓斯特城堡(Dunster Castle)和古市场(Yarn Market)而闻名,小镇建筑使用当地特有红色岩石,同样是精致、古朴的历史建筑呈现出另一番面貌(图4)。

图4 邓斯特镇红色石建筑
[1]Urbaniz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2017[EB/OL].(2019-01-01)[2019-02-21].http://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70369/urbanization-in-the-united-kingdom/.
[2]The World Factbook,urban population[EB/OL].(2018-12-31)[2019-02-21].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fields/2212.html.
[3]Defining rural areas[EB/OL].(2017-03-15)[2018-10-15].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597751/Defining_rural_areas__Mar_2017_.pdf.
[4]闫琳.英国乡村发展历程分析及启发[J].北京规划建设,2010(1):24-29.
[5]Newby,H.Green and pleasant land?Social change in rural England[M].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80.
[6]Bernard Lanea,Elisabeth Kastenholz.Rural tourism:the evolution of practice and research approaches towards a new generation concept?[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5,23(89):1133-1156.
[7]Bridget Franklin,Malcolm Tait.Constructing an Image:The Urban Village Concept in the UK[J].Planning Theory,2002,1(3):250-272.
[8]吕晓荷.英国新空间规划体系对乡村发展的意义[J].国际城市规划,2014,29(4):77-83.
[9]Code for Sustainable Homes:Technical Guide[EB/OL].(2014-05-01)[2018-10-15].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5976/code_for_sustainable_homes_techguide.pdf.
[10]Mari Martiskainen,Paula Kivimaa.Creating innovative zero carbon homes in the United Kingdom—Intermediaries and champions in building projects[J].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2018(26):15-31.
[11]我国建筑平均寿命仅30年[EB/OL].(2010-04-07)[2019-02-21].http://news.sina.com.cn/o/2010-04-07/075917334058s.shtml.
[12]张松.城市历史环境的可持续保护[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2):1-5.
[13]Lesson J D.Environment Law[M].London:Pitman Publishing,1995:1-14.
[14]于立,那鲲鹏.英国农村发展政策及乡村规划与管理[J].中国土地科学,2012,25(12):75-80.
[15]贺贤华,毛熙彦,贺灿飞.乡村规划的国际经验与实践[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5):59-65.
[16]Jill Manthorpe,Nigel Malin,Helena Stubbs.Older people's views on rural life:a study of three village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4,13(9):97-104.
[17]Jill Manthorpe,Steve Iliffe,Roger Clough,et al.Elderly people's perspectives on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rural communities in England:findings from the evaluation of the National Service Frame work for Older People[J].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2008,16(5):460-468.
[18]汪晓春,张伟.浅议特色田园乡村内涵、背景及特点[J].小城镇建设,2018,36(10):5-12.doi:12.10.3969/j.issn.1009-1483.2018.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