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纪念物;批判环境关系概念的总结
17. 环境关系Vs. 场所、历史、工艺学
正如我们所说的那样,场所概念应当成为包括全部建筑历史在内的专门研究课题。
我们看到,环境关系这词多半是研究的障碍。它与纪念物的概念相对立。纪念物的存在是由历史决定的。此外,它还是一种可供分析的实在。
我还谈到了建筑是工艺学的问题。任何人在谈论城市问题时,都不应低估工艺学的问题;与其他任何艺术相比,建筑更多地以塑造和征服物质实体作为形式的基础。城市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和人造物体。
我们已试图表明,城市中存在着一种标记与事件的对应关系;那种认为仅仅从构图方面或是从新出现的环境关系或其参数的延伸方面就可以解决建筑问题的想法是愚蠢的。这些想法之所以没有意义,是因为环境关系的特殊性正是通过建筑来实现的。任何建筑作品的独特性都是与其场所和历史一起产生的,而场所和历史本身又是以建筑构成体的存在为先决条件的。
我认为,建筑构成体的主要元素就是其技术和艺术上的构成,即是那些自主的原则,而建筑构成体又是根据这些原则建成和传递的。像建筑这样直接满足我们许多需要的艺术……怎么会使我们不愉快呢?”
任何一个建筑构成体一经形成,其他一系列的建筑体便开始出现。
城市的根本原则之一就在建筑之中。
六. 城市是历史
18. 两种观点
历史研究似乎可以为有关城市的假设提供最好的例证,因为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在本书中,我们已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中运用了历史的方法。在第一种观点中,城市被视为一种实在的建筑体,它是当时建设并且留有时间印记的人造物体,尽管其建设过程是间断的。不通过历史来研究城市现象的方法是难以想像的。
在第二种观点中,史学是有关城市建筑体的实际形成和结构的研究。城市是一系列价值的综合体。我们因此也可以如此来谈论像(已消失的)巴比伦这类的城市:除了其物质形式消失以外,它们具有其他的一切(如城市思想)。
19. 最深层次连续性中的类型特征
现在,我想来进一步探讨第二种观点。城市结构最深层次的连续性,证实了历史为城市建筑体结构的思想。从这种连续性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城市变化中的某些共同的根本特征。卡塔内奥用实证主义观点对城市演变所做的研究,被认为是意大利城市历史研究的基础。
在描述米兰城在帝国之后时期中的发展时,他谈到了该城相对于其他伦巴第中心所具有的优势,这种优势与城市的规模、人口、财富或其他的明显事实无关,而是城市的一种内在性质,这种几乎表现为类型特征的优势具有某种无法定义的秩序:“这种优势是城市固有的;作为一种伟大的传统,它先于阿姆布罗西安教堂,先于教皇制度,先于帝国和古罗马的征服:米兰在高卢时就是都城。”
尽管城市在最为衰败的时期(如帝国晚期)中似乎像一具处于半毁状态的尸体,但卡塔内奥却认为,城市并没有真正死亡,而只是处于一种惊恐状态。
城市在自身中构成了一个世界;它们的意义和永恒被卡塔内奥表达为一种绝对的原则。
卡塔内奥的原则同本书中的许多论点有关;我总认为,他心目中的那些城市生活的最深层次大都可以在纪念物中看到,正如在本研究中所多次强调的那样,纪念物包含了所有城市建筑体的个性。
七. 集体的记忆
20. 把自己限定在自己建成的构架之中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接近了城市建筑体最深层次的结构:建筑体的形式即城市的建筑艺术。“城市的灵魂”成了城市的历史,成了城墙上的标记,成了城市的记忆和独有的明确特征。这正如阿尔布瓦什在《集体的记忆》一书中所写的那样,“当一群人生活在某一空间中时,他们就将其转变为形式,与此同时,他们也顺从并使自己适应那些抗拒转变的实在事物。他们把自己限定在自己建成的构架之中,而外部环境形象及其所保持的稳定关系成为一个表现自身的思想王国。”
我们可以说,城市本身就是市民们的集体记忆,而且城市和记忆一样,与物体和场所相联。城市是集体记忆的场所。这种场所和市民之间的关系于是成为城市中建筑和环境的主导形象,而当某些建筑体成为其记忆的一部分时,新的建筑体就会出现。从这种十分积极的意义上来看,伟大的思想从城市历史中涌现出来,并且塑造了城市的形式。
我们因此认为,场所是建筑体的特征原则;场所、建筑、经久和历史这些概念使我们得以理解城市建筑体的复杂性。集体的记忆参与了公共作品之中的具体空间转变,记忆是理解整个城市复杂结构的引导线索, “……历史是怎样通过艺术来表述的?这主要是通过纪念物来实现的,无论是从国度还是宗教的意义上来看,这些纪念物都是意志和力量的表现。只有当人们感到需要在形式中表现自己的时候,他们才会对石环感到满意。因此,整个民族,文化和时代的特征是通过建筑的整体来表明的,这个整体就是它们存在的外表。”
最终在建筑体中,在某种城市思想的缓慢展现中,城市有意识地使自身成为某种目的。城市建筑体的集体和个别属性最终却构成了同一城市结构。这个结构中的记忆就是城市意识。
在谈到记忆的作用时,我们所感兴趣的主要是实现和解释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