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油价低迷的2016年初,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官方微信号发文表示,2016年将整体关停开发效益排在末尾的小营、义和庄、套尔河、乔庄4个油田。其中,小营和乔庄隶属于纯梁采油厂,这座油田小镇由此开启了她的艰难转型之路。
作为一名城乡规划专业的油田子女,对家乡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识,让我对这座油田小镇的转型之路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对于资源枯竭型城镇的转型,国际案例有章可循,如美国休斯敦德克萨斯油田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注重石油科研开发,支持产业多元发展;如日本九州地区保护煤矿遗产,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现遗产活力;再如德国杜伊斯堡对钢铁厂周边的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改善环境,助推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产业升级、功能置换和生态修复是目前推动资源枯竭型城镇转型发展较为成功的路径,但对于家乡这种仅有三四万人口,以石油勘探开采为主要职能的油田小镇来说,主动地依照上述路径转型,略显艰难,效果甚微。我个人认为,在经济环境持续低迷和资源面临枯竭的形势下,油田小镇首先要做到的是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为经济发展触底反弹和石化行业整体转型向好做好充分准备。进而以“留住人—引进人—吸引人”三步走为历史任务,推动小镇的全面转型。
一是改善环境,留住人。对既有的采油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加强绿色生产和管理,提高节能减排和能源循环利用水平,以此减少视觉、嗅觉和听觉污染,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想。在此基础上,提升小镇绿化和丰富住区色彩,对公园和广场进行绿化设计优化,对建筑、景观小品和出入口节点采取立面出新、景观照明、特色塑造等视觉优化。同时,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小镇应积极妥善安置城镇劳动力,处理好就业和经济转型的关系,如采取鼓励就业者短期离岗自主创业、内部退养、延长产假等诸多措施,实现社会稳定和居民安居乐业。
二是科研蓄力,引进人。在环境有所好转的基础上,向上级单位申请,设立绿色设备和安全设备研发试验基地,引导专家、专业团队和高校学生周期性地驻地,为产业升级注入创新元素;对走出去的石油人才返乡扎根给予政策性和资金性的补贴奖励。
三是重燃亮点,吸引人。在环境提升、人才回流和石油行业整体转型向好的情况下,利用废弃的传统开采设备,建设遗址博物馆,借用黄河入海特色景观优势,发展生态和人文旅游。依托先前的研发试验基地等科研基础,配套建设高科技园区和孵化平台。
如今这座油田小镇已处于而立之年,但她还在转型之路上慢慢摸索、砥砺前行,也用期盼的眼神等待着她的子女归来。我也期盼着,多少年以后,家乡能以资源、产业和景观优势,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油田人到家乡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做贡献。届时,我依然可以拍着胸脯傲娇地说,我是一名油田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