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面对如此挑战,长租公寓的运营模式亟需不断创新。
以城中村改造长租公寓的模式为例,在人口净流入型大城市里,城中村作为价格较为低廉,地理位置较好的房源,为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对他们来说性价比非常高的临时性住所。但由于城市可建设住宅用地稀缺、住房供需矛盾突出,多地政府鼓励城中村改造建设长租公寓项目,其中比较代表性的有深圳水围村人才公寓改造项目。

深圳水围柠盟人才公寓是首个纳入政府住房保障体系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该项目对水围村29栋农民房进行整租改造。村里住宅部分由深业集团以约73元/平方米的均价、租金每两年递增6%的条件下统一向水围股份公司(全名“水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水围村集体经济继受单位)承租,改造后以150元/平方米的价格出租给福田区政府,福田区政府则以75元/平方米的价格对外配租。据深业置地副总经理蒋朝晖介绍,整个改造项目深业共投入4000万元,可运营8年。据估算,项目预计出现小幅亏损。
则在这个项目涉及的利益主体中,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增加了保障房源供给;村集体通过整租的方式,增加了稳定上涨的租金收益;国企通过承接项目改造,承担了社会责任但并不能赚钱;租客群体由于住宅升级改造租金上涨,进行了一次结构性洗牌。
在认可城中村改造长租公寓带来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我们也需要看到它的弊端。第一,目前长租公寓项目想要靠涨租金盈利是非常难的,例如某企业的城中村改造长租公寓项目租赁期一般在12年及以上,保守估计要到8年后才能开始盈利。第二,长租公寓的进驻调整了城中村租房人口结构,将大量中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隔绝在门槛之外。第三,政府通过向长租公寓购买服务提供人才住房保障并不具有普惠性,未来政府能不能够利用长租公寓更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仍需观望。
所以,为了能够长足发展,长租公寓企业必须创新其盈利模式,在这里以筹融资为例。长租公寓企业筹钱通常有传统的债务性和权益性两种方式。比如利用股权融资,2013年某企业获得美国华平集团融资6000万美元,2015年又有集团又为其追加投资1.4亿美元,2016年该企业更是宣布其C轮融资近3亿美元。到了2017年,该企业推出设立“魔方公寓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并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是国内首单公寓行业资产证券化产品。这是个很好的尝试,将企业所持具有长期租赁权的物业作为基础资产,物业在特定期间的分租租金收入等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面向市场发行结构化证券。

但我国长租公寓领域资产证券化还只是刚刚起步,根据国外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经验,住宅REITs可以推动了租赁市场规模化、专业化、机构化运营,加速了租赁运营行业整体规模与效率的提升。发展公寓REITs(也就是公寓信托投资基金)需要包括政府立法、税收优惠及金融创新在内的三大驱动因素。我国REITs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其中最大的阻力在于租金收益率过低导致的低盈利能力。
未来我国租赁住宅REITs可能会摸索出两种发展模式:一是将公租房嫁接至住宅REITs,政府以公租房作为基础资产换取REITs份额,交由专业运营机构管理,以租金收益分红;二是推动厂房和商业物业改建租赁物业,通过住宅REITs对非住宅类房产进行改造,实现较高的租金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