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日前,我院副总工程师熊晓冬在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自己基于多年实践的建议。
熊晓冬
全国人大代表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需要找到和谐共生的平衡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深入基层调研走访,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时发现,全国各地生态环境质量、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方式明显改变,但一些地区在制度机制、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还存在政策不够完善,执行流程和措施配套不到位等问题。
因此,我建议探索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财税扶持政策,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现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要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才能有效调动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另外,生态发展区要提高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由“输血”转变为“造血”。对旅游、农业、康养类的重大项目,可加大奖励性补贴和税收优惠。在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对区内农旅、健康、高新技术等鼓励类企业的地税留成部分实行返还机制。让自然环境成为引才聚才的“金招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转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