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规划合伙人系列项目由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办,工作组承办。本系列活动旨在促进扩大武汉市规划编制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发掘优秀规划设计机构、提升城市创新活力。
本次武汉市人文绿道规划项目面向世界各地所有社会公众,不限职业、学历、资质、居住地等。以个人或团队报名参加均可。
主办: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承办: 工作组
项目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武汉作为有着35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传承弘扬创新长江文明中,应担负更为重要的国家文化使命。近期,武汉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中指出,武汉要加快建设文化强市,要提前谋划,建设武汉人文步道网络,挖掘提升城市人文内涵,力图通过人文步道与绿道的结合,串联城市历史文脉、山水资源,打造人文绿道典范。
为此,2019年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拟开展《武汉市人文绿道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吸收各方意见,明确规划的研究方向和规划重点,科学的确定规划内容和方法,现开展本次项目的规划建言和项目策划书征集活动。
项目目的和意义
落实文化发展战略,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将武汉作为长江文明枢纽城市向世界展现文明成就的核心承载体,以人文绿道的建设全面落实文化发展战略,集中展示长江文明,提升城市文化自信及文化竞争力,促进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全国全省大局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以人文绿道为触媒,促进城市品质功能提升。以人文绿道为触媒,串联城市主要历史人文场所和公共空间,聚合生态绿色资源,推动城市生态修复与文脉复归,带动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市人文、社会、经济、环境等多重功能的完善,全面提升城市功能综合品质。
构建人文绿道网络,完善城市绿道网络体系。通过城市人文绿道主线及支线的构建,进一步完善城市绿道网络体系,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人文空间,改善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生活质量,创建宜居城市。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武汉全市域。(详见下图)
征集内容及要求
①发掘武汉人文资源
讲诉身边或熟悉的历史遗迹、历史故事、名人古树、文化传统等人文资源。
②对武汉人文内涵的理解及人文绿道规划的建议
通过对武汉人文的起源、发展等方面研究,解读武汉人文的内涵,提出最具代表性的武汉人文资源脉络,并对人文绿道规划的方法及内容等提出相关建议。
③武汉建设人文绿道的主题
结合浙东唐诗之路、广东南粤古驿道等案例,畅想武汉建设人文绿道的突破口以及主题。
④武汉建设人文绿道的潜在区域
结合武汉人文资源,提出武汉建设人文绿道的潜在区域。
另外,也可在城市功能提升、旅游、绿道功能复合及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规划建言。
成果内容及要求
时间安排
各规划团队成果完成后于2019年4月15日17:00前将规划建言或项目建议书以邮件方式提交至指定邮箱zgwh@wpl.gov.cn。
所有的时间均以北京时间为准,主办方保留更改活动日程安排的权力。如有改动,将提前1 周通知。
奖励方案
主题一:规划建言
根据专家评审结果,设置优秀建言奖(3个)、入围奖(6个)、鼓励奖(10个)。其中优秀建言奖各奖励1500元,入围奖各奖励500元,鼓励奖各奖励200元。
主题二:规划合伙人
根据专家评审结果,按照总分排序,确定获奖结果。其中,一等奖一名,奖金5000元,并拥有武汉人文绿道专题研究优先合作权;二等奖一名,奖金3000元;三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
参赛规则
1.本次众规活动收到的所有众规成果文件的著作权归参赛者所有,使用权归众规主办方和参赛者共同所有。获奖设计人不得将自己的成果另投他处或用于其他项目。
2.主办单位提供给参赛者的所有技术基础资料(文字、图纸、电子数据等)均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将内容复制、改编、分发、发布、外借、转让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披露、使用上述技术基础资料,否则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所有提交的众规成果文件内容均应是参赛者的原创,不得包含任何侵犯第三者知识产权的材料,也不得包含参加过其他项目或竞赛的作品。如果成果造成侵权,将取消侵权方参加本次众规活动的资格,并由侵权方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4.本次众规项目受法律管辖,众规工作和所有规划成果文件适用中国法律。
5.本次众规项目的最终解释权为主办单位拥有。
6.本次征集及相关征集规则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若发生争议,经协商不成时,双方同意提交武汉市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为终局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约束力。
项目组织
承办方:“”工作组
联系方式:027-82719137,13886132580 刘工
周一至周五 9:00—12:00 15: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