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战略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作者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
2.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
3.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作者:
王丰龙;司月芳;曾刚
发表刊物:人文地理
引用格式:王丰龙, 司月芳, 曾刚. 地缘战略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J]. 人文地理, 2019, 34(1): 72-79.
通讯作者邮箱:yfsi@re.ecnu.edu.cn(司月芳)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兼具改善地缘环境和拉动对外投资的目的。然而,现有研究较少采取地缘战略视角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对外投资数据,通过整合政治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双重差分的面板回归模型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向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投资比“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增长更快,说明地缘战略对中国海外投资有重要影响;此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受中国与东道国经贸联系和东道国市场规模的影响,但是地理邻近性、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和东道国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对于加强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结合和制定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政策等有参考意义。
背景与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经贸联系。作为一种国家层面的战略设想,“一带一路”倡议必然有意或无意地对中国海外投资提供了地缘战略方面的影响。现有研究多从经济学或经济地理学角度出发,考察制度差异或制度联系等因素对对外投资的影响,较少从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战略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海外投资的政策效应及其在不同地缘战略地区的差异。本文试图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对当前研究进行拓展。一方面,基于政治地理理论和实证研究识别“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地缘战略区位;另一方面,基于双重差分等方法,更严谨地检验“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增加了中国对地缘重要区域的投资。
数据和模型
本文使用的中国海外直接投资数据来自2004—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本文主要选取了以下三方面控制变量:中国与东道国的地理邻近性,经济和文化制度邻近性,东道国的经济、技术和制度发展变量。尽管“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开放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倡议没有明确的空间范围,但是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和已有研究的惯例,研究最终包含有效样本国家52个。本文采用了基于随机效应的双重差分Tobit面板回归模型。模型同时涵盖了东道国自身及东道国与中国双边关系的变量。
表1 回归结果
Tab.1 Results of Regression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地缘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相关文献和双重差分分析方法,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影响。,中亚和西亚地区作为目前中国“西进”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获得了更多中国的投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受地缘战略影响——中亚和西亚作为国际上的地缘战略重要地区和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节点区域,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获得了更多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此外,本文还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主要受中国与东道国经贸联系和东道国市场规模影响,而地理邻近性、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和东道国自然资源等因素影响不显著。
本文主要有三方面的价值。①在理论层面,本文从政治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结合的角度对对外投资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扩展,这种探索对于更好地理解当前全球的政治经济过程应该具有参考意义②在方法层面,本文采用双重差分等方法,为评估“一带一路”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影响提供了更科学可靠的方法和更稳健可信的结论。这一方法也可以用于对其他政策效果的评估研究。③在政策层面,本文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行为存在一些非理性因素,对东道国市场透明度和行政效率等考虑不够,导致未来投资在收益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尽管“一带一路”具有地缘战略的意义,因此 (至少是短期) 投资回报率并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唯一目的,但是如何合理引导中国企业进行理性的海外投资和降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仍然值得中国政府更多的关注。因此,本研究对国家调整和完善对外投资政策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课题资助项目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144,41571130,41871110).
撰写:王丰龙
编辑:王 珏、吴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