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居·生态
在2018年8月第十四期地景沙龙“人居·地学·生态”上,许多地学界的老专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沙龙交流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借此总结了会上专家的发言,并与地学所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汇集整理,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期引起大家的讨论,推动学科间交流。
文 / 李同德,清华同衡规划院
根据对现有地学环境的宜居性初步研究成果,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例,对三个区域地学环境的宜居性做出粗略比较。
01
地学环境的宜居性的一般概念
1.1
地学环境
位于地球表层,包括地球表层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1.2
人类居住的特征
(1)人类为了生存总是聚集而居。规模从几户聚居到自然村、大的村落,从大村落到集镇、城市,从城市到城市群。规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大。
(2)聚居规模处于村落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和谐。城市形成后,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而建立起与大自然对立的人工环境。
1.3
人类聚居地学环境
人类聚居的地学环境是指人类选择的,有利聚居安全和适宜生存的特定自然环境。包括地球表层的四大圈。
1.4
适宜人类聚居的地学环境要素
地形地貌、土地资源和工程地质、水资源和水环境、气候条件、生物和生态环境、现状人工环境。
02
不同尺度地理单元
2.1
最大尺度
整个地球或各大洲。面对着共同的环境问题:CO2排放引起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等。
2.2
大尺度
大江大河流域范围、青藏高原等。这个尺度地理单元的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其范围内人类生存,同时还影响其范围周边、下游的人类生存环境。
2.3
中尺度
如四川盆地、关中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等。这类区域有基本相同和相互关联的人类聚居地学环境,同时还往往以城市群的形式聚居人口。
2.4
小尺度
单个城市。城市建设改变了的原有地学环境,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03
人类聚居的地学环境要素评价
为叙述方便,我们将适宜人类聚居的地学环境要素的综合评价定义为地学环境的宜居性。
3.1
区域地学环境基础性性评价 (26%)
01 地学环境的安全性(满分8)
注:三项条件都满足才取分,否则按低限取分。
02 工程地质条件(满分4)
03 区域地学环境适宜性评价(满分8)
04 区域一般自然灾害评价(满分6)
3.2
区域水环境和水资源(16%)
01 区域水环境(满分8)
02 水资源(满分8)
注:两项条件都满足才取分,否则按低限取分。
3.3
地学资源禀赋度(30%)
01 人类聚居的生存用地资源(满分8)
02 气候资源(满分8)
03 生态环境资源(满分14)
注:区域地形宽阔平坦,大气循环无阻碍,则有利大气污染物扩散;区域有大江大河,常年径流量巨大,或近滨海,自然水体很大,则有利水体污染物稀释。
3.4
人类活动对地学环境的干扰度(28%)
01 区域开发强度(城市、乡镇、村落、和种各类开发区占比)(满分8)
02 区域居民点人均建设用面积(满分4)
根据不同地区地学特点,合理制定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标准,与推荐标准吻合为满分4分,不吻合则扣分。小于推荐指标则人口过密,不舒适;大于推荐指标则对环境干扰增加,均应扣分。
注:本文指的沿海地区通常指距离海岸线200km内的滨海区域。
03 人类活动对城市河湖水质的负面影响(满分8)
区域河湖水质常年水质达标(3级或2级)得8分,90%河湖达标得7分,每减少10%减1分。
半年内出现10%河湖水质恶化到5级,加扣2分,3个月出现20%河湖水质5级扣4分,余类推。出现重大事故污染,一次扣5分。
扣分不封顶,以负分计入总分。
04 人类活动对大气污染的负面影响(满分8)
按全年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全年空气质量达到2级好于2级表明无负面影响,得8分;全年达到2级好于2级超过330天,且没有超过4级的,得7分;2级天数每减少30天且不出现5级的减1分;
在前述基础上,出现5级重度污染或大于5级天数累计每增加3天扣1分,出现连续3天5级重度雾霾一次加扣1分。
扣分不封顶,按负分计入总分。
04
不同区域地学环境的比较
中尺度的区域地学环境对人类聚居影响最大,对人类宜居性比较直接。下面选择中国城市最为集中的三个中尺度地学环境单元进行宜居性打分:
注:如果经过人工最大努力,京津冀地区林木覆盖达到50%以上;南水北调至少比现在增加1倍;基本不出现重污染大气;河湖水质常年达到3级,个另河段时段出现4级、没有5级。则总分可达68分。
规划、人居环境与地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从2018年10月17日开始推送地学·人居·生态系列文章,到今天已经全部分享完毕了,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观点想法,多多交流。
相关链接
序言
①再谈中国的人口分布与地学环境
②什么是人居地学?
③人居地学要做些什么?
④关中盆地地学特征与人文环境关系(上) ——关中地质背景与都城建设
⑤关中盆地地学特征与人文环境关系(下)——关中地学特征与地域文化
⑥京津冀地学环境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⑦四川盆地的地质地理环境与人居环境(上)——四川盆地及周边地质背景与多元文化
⑧四川盆地的地质地理环境与人居环境(下)——四川盆地人地关系演进
⑨全面认识人居地学环境
⑩人类聚居地学环境评价探索(一)——地学因子是宜居城市科学评价的必要指标
?人类聚居地学环境评价探索(二)——人类活动对地学环境的影响评价
?人类聚居地学环境评价探索(三)——人类聚居地学环境评价指标
?略谈京津冀城市群的地学环境
?略谈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地学环境
?略谈珠三角城市群的区域地学环境
头图为编辑自加,来源于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