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残人受教育程度与前往周边餐馆、小区商店、附近大超市、广场公园、公交站及地铁站、银行的频率正相关,即教育程度越高的肢残人,越倾向出行,以上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越高。其中与地铁站、银行使用频率正相关度很高,地铁站作为交通接驳站点,意味着受教育程度高的肢残人出行半径更大;银行使用频率较高,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肢残人对存取款、理财等需求较大,且尽可能亲力亲为。
残疾程度与菜市场、小区广场、公交站和幼儿园小学的使用频率负相关,即残疾程度越高,使用以上场所的频率越低,残疾程度对出行有显著影响。出行必要性与公交站使用频率正相关,结合出行必要因子的人群特征要素可以发现,家庭人口越少,出行不可被替代,出行频率就越高。
是否有人照料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使用频率有显著影响,对菜市场、附近大超市及地铁站使用频率的高低,有人或无人照料的排列顺序为:小时工照料≈住家保姆<家人照料<无人照料,由此可知是否有人照料是影响肢残人无障碍需求的重要因素。
肢残人中先天残疾者与后天残疾者出行频率不同,运动场所使用频率的顺序为:先天残疾者<后天疾病者≈意外伤害者;幼儿园小学使用频率的顺序为:先天残疾者<后天疾病者<意外伤害者;公交站、地铁站使用频率的顺序为:后天疾病<先天因素和意外伤害。后天残疾者对运动场所、教育设施需求更强烈,因病致残者出行意愿较低。
是否乘坐轮椅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影响很大,乘坐轮椅的肢残人对小商店、大超市、邮局及公交站的使用频率比不乘坐轮椅的肢残人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