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兵,郭冬梅,刘思勤.城市规模、人口结构与不可贸易品多样性——基于“大众点评网”的大数据分析[J].经济研究,2019,54(01):150-164.
[2]毛其淋.人力资本推动中国加工贸易升级了吗?[J].经济研究,2019,54(01):52-67.
[3]夏怡然,陆铭.跨越世纪的城市人力资本足迹——历史遗产、政策冲击和劳动力流动[J].经济研究,2019,54(01):132-149.
[4]高超,黄玖立,李坤望.方言、移民史与区域间贸易[J].管理世界,2019,35(02):43-57.
[5]盛丹,张国峰.两控区环境管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管理世界,2019,35(02):24-42+198.
[6]马双,赵文博.方言多样性与流动人口收入——基于CHFS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9,18(01):393-414.
[7]唐为.经济分权与中小城市发展——基于撤县设市的政策效果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9,18(01):123-150.
[8]陈晓红,朱蕾,汪阳洁.驻地效应——来自国家土地督察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9,18(01):99-122.
[9]杨广亮.政企关系影响土地出让价格吗?[J].经济学(季刊),2019,18(01):193-212.
[10]金成武.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财富可积累性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8(12):48-63.
[11]葛晶,王满仓,李勇.金融抑制、行业垄断与高学历创业[J].经济学动态,2018(12):83-95.
[12]胡再勇,付韶军,张璐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国际贸易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02):24-44.
[13]张欢,汤尚颖,耿志润.长三角城市群宜业与生态宜居融合协同发展水平、动态轨迹及其收敛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02):3-23.
[14]肖文,薛天航.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约束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J].世界经济,2019,42(01):76-94.
[15]周定根,杨晶晶,赖明勇.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关税约束承诺与出口稳定性[J].世界经济,2019,42(01):51-75.
[16]余泳泽,李启航.城市房价与全要素生产率:“挤出效应”与“筛选效应”[J].财贸经济,2019,40(01):128-143.
[17]卢飞,刘明辉,孙元元.“两个比照”政策是否促进了中部崛起[J].财贸经济,2019,40(01):114-127.
[18]胡亚茹,陈丹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兼对“结构红利假说”再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9(02):136-154.
[19]潘爱玲,刘昕,邱金龙,申宇.媒体压力下的绿色并购能否促使重污染企业实现实质性转型[J].中国工业经济,2019(02):174-192.
[20]罗鸣令,范子英,陈晨.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再分配效应——来自西部大开发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9(02):61-79.
[21]张少辉,余泳泽.土地出让、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J].财经研究,2019,45(02):73-85.
[22]朱鹏扬,李雪峰,李强.地方政府公司化行为模式与中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J].财经研究,2019,45(02):17-29.
[23]康茂楠,毛凯林,刘灿雷.增值税转型、成本加成率分布与资源配置效率[J].财经研究,2019,45(02):4-16.
[24]贺胜兵,刘友金,段昌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具有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吗?[J].财经研究,2019,45(03):127-140.
[25]冯兴华,修春亮,白立敏,文玉钊.基于公路交通流视角的吉林省城镇中心性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9,39(01):64-72.
[26]胡森林,周亮,滕堂伟,庄良.中国省级以上开发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9,39(01):21-28.
[27]严翔,成长春,易高峰,柏建成.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经济门槛效应[J].经济地理,2019,39(01):73-81.
[28]郭源园,李莉.中国收缩城市及其发展的负外部性[J].地理科学,2019,39(01):52-60.
[29]李在军,胡美娟,尹上岗,周年兴.中国区域知识资本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9,39(01):80-88.
[30]孙瑜康,李国平,席强敏.技术机会、行业异质性与大城市创新集聚——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J].地理科学,2019(02):252-258.
[31]王国霞,李曼.省际人口迁移与制造业转移空间交互响应研究[J].地理科学,2019(02):183-194.
[32]孙威,王晓楠,刘艳军.高速铁路对中国资源型城市区位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01):1-13.
[33]匡洋,李浩,杨泽川.湄公河干流水电开发事前磋商机制[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01):54-65.
[34]赵梓渝,魏冶,杨冉,王士君,朱宇.中国人口省际流动重力模型的参数标定与误差估算[J].地理学报,2019,74(02):203-221.
[35]王龙杰,曾国军,毕斗斗.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J].地理学报,2019,74(02):366-378.
[36]陈雯,王珏,孙伟.基于成本—收益的长三角地方政府的区域合作行为机制案例分析[J].地理学报,2019,74(02):312-322.
[37]何改丽,李加林,刘永超,史小丽,马静武,浦瑞良,郭乾东,冯佰香,黄日鹏.1985-2015年美国坦帕湾流域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时空变化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01):66-79.
[38]孔令桥,王雅晴,郑华,肖燚,徐卫华,张路,肖洋,欧阳志云.流域生态空间与生态保护红线规划方法——以长江流域为例[J].生态学报,2019,39(03):835-843.
[39]钮心毅,王垚,丁亮.区域城镇体系中城市腹地划分理论模型的验证[J].城市规划,2018,42(12):9-16+32.
[40]徐利权,万艳华,周均清,袁磊.基于“圈层分异”的武汉城市圈新城发展实效评估[J].城市规划,2018,42(12):17-24+42.
[41]钱才云,陈佳灯,周扬,刘旭.有轨电车沿线城市空间可达性优化策略研究——以南京河西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8,42(11):131-141.
[42]何登辉,王克稳.我国区域合作:困境、成因及法律规制[J].城市规划,2018,42(11):64-70.
[43]张兵,林永新,刘宛,孙建欣.城镇开发边界与国家空间治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的思想基础[J].城市规划学刊,2018(04):16-23.
[44]金探花,杨俊宴,王德.从城市密度分区到空间形态分区:演进与实证[J].城市规划学刊,2018(04):34-40.
[45]张艺帅,赵民,王启轩,程遥.“场所空间”与“流动空间”双重视角的“大湾区”发展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8(04):24-33.
[46]赖世刚,汪礼国.城市增长边界能有效控制城市蔓延吗?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9,34(01):64-70.
[47]申明锐,张京祥.政府主导型乡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与可持续乡村治理[J].国际城市规划,2019,3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