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气候变化对伦敦意味着什么?
气候变化——由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是全球面临的根本挑战。最新的英国气候预测2009(UKCP09)以1961年至1990年的数据为基线,预示伦敦:
到2020s,夏季平均温度将上升1.5℃、平均降水量将减少6%,冬季平均降水量将增加6%;
到2050s,夏季平均温度将上升2.7℃、平均降水量将减少18%,冬季平均降水量将增加15%;
到2080s,夏季平均温度将上升3.9℃、平均降水量将减少22%,冬季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0%。
由此可见,气候变化对伦敦意味着更炎热干燥的夏天和更潮湿多雨的冬天。伦敦也确实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容易受到洪水、高温和干旱的影响,以致供水短缺。
《大伦敦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认为气候变化将以上升的海平面、加重的冬季降雨量、更高的涌潮、更炎热的夏天、较少的夏季降雨量等形式增加这些影响发生的概率和严重性,从而可能严重损害伦敦人的生活品质,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健康、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如2003年热浪引发的超额死亡统计中,老年人的超额死亡率最高。《规划》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应对气候变化。
2路径一:缓解
“缓解”,即提高能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达到二氧化碳减排的目的。英国《气候变化法2008》设立了减排目标——至2050年,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需减少80%。为了有力推进减排目标的实现,《规划》提出至2025年伦敦碳排放量需减少60%(政策5.1)。减排的着力点放在两个方面——减少建筑物的碳排放量(政策5.2-5.4)与实现能源供应低碳化(政策5.4A-5.8)。
下列框图是《规划》政策要点

*LDF指地方发展框架,是《大伦敦规划》的下位规划。
*LDF制订是《大伦敦规划》对下位规划的指导性建议。
在减少建筑物的碳排放量方面,《规划》要求所有新开发项目,尤其是重大开发项目,应运用规定的能源体系及可持续设计和施工的最高标准来就地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政策5.2、5.3);另外,伦敦现有住宅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当地总量的36%,《规划》认为改造现有建筑物是一个重要机遇(政策5.4)。通过《建筑法规》及其他规章和资金机制,《规划》为改善伦敦现有建筑物的性能提供支持,并提出要充分利用去中心化的能源系统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术来提高建筑物对能源和水的利用率。

*规划决策指市长和规划部门在审批各规划申请时决策通过与否的依据。


在实现能源供应低碳化方面,《规划》提出优化电力和天然气供应基础设施(政策5.4A)、建立分布式能源网络以实现25%能源供应本地化(政策5.5、5.6)并鼓励再生能源和创新能源技术的利用(政策5.7、5.8)。其能源基础设施的长期愿景是建立弹性电力网络,所提供的容量应随时随地可容纳整个伦敦的预期增长和分布式能源。由此,伦敦将容纳更多的自身能源需求,同时提高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引用了一系列指导实施的技术文件和工具,为政策落实提供支撑。在建筑物减排方面,其引用《可持续住房规范》、《可持续建筑规范》、《可持续设计和施工补充规划导则》和《住房设计导则》,为开发实施提供可持续的设计和施工标准;引用《缓解气候变化和能源战略》、《缓解气候变化和能源战略》、《伦敦住房战略》和《气候变化中的家园》,为改造现有住宅提供细节指导。在能源低碳化方面,其提供在线的伦敦热图工具(见下图),结合相关空间因素(如社会住房密度、重大开发区和更新政策区等),帮助开发商识别建立分布式能源网络的机会;引用《伦敦电动汽车交付计划》,推进绿色燃料的应用等。

图:在线伦敦热图工具中的交互式地图
截自http://www.londonheatmap.org.uk/Mapping/
3路径二:适应
“适应”,即帮助散热,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减轻气候变化已经给城市带来的压力。《规划》政策关注三个方面:过热与散热、绿化和水。其一,《规划》鼓励通过场所设计和空间设计避免产生过多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其二,研究显示增加10%城市绿地可以帮助城市高密度地区降温约3-4度,由此《规划》提出伦敦中央活动区的绿化面积至2030年至少增加5%,至2050年再增加5%。其三,《规划》关注洪水的风险管理、可持续的排水系统、水质的改善、泰晤士河的流域管理和排水隧道项目、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供给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在规划决策环节强调对开发项目的管控,尤其是重大开发项目。在散热方面,《规划》提出重大开发项目应较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并在审批阶段要求申请者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设计、材料、施工和运营)中如何最大限度减少过热现象的证明材料。在绿化方面,《规划》要求重大开发项目的绿化应达到帮助散热、可持续的城市排水、有助于提高能效、增加生物多样性、可进入的屋顶空间、改善建筑物的外观和韧性和种植粮食这七个目标,而位于中央活动区域内的重大开发项目需提供确保设计结合城市绿化的证明。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考虑到人口的持续增长,为保障伦敦未来的水安全,《规划》要求所有的新开发必须有效节水。审批开发方案的决策条件之一是新增或改造住宅中每人每日的自来水消费量应达到105升以下的目标(伦敦人均用水量现状为164升/天,英国人均用水量现状为144升/天)。
4路径三:处理好三个特殊对象
第一个特殊对象是废弃物。《规划》认为,废弃物是潜在的宝贵资源,其回收再利用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处理废弃物最好的办法是减少源头,提高再利用与回收性能,从非回收类废弃物中生产低碳能源。对此,《规划》提出四条政策。一是提高伦敦废弃物的净自负率,即至2026年实现废弃物100%市内处理、可生物降解及可回收废弃物零填埋;二是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细化评估标准,量化废弃物处理并分摊至各自治区(见下表),指导各区规划废弃物管理场地;三是关注施工、挖掘与拆除废弃物,建议用水路或铁路的运输方式、利用采矿地实现此类废弃物的回收,并鼓励重大开发项目实现就地回收;四是关注危废,拟定《危废报告》,严格维护危废处理厂。

表:规划期间伦敦分摊与未分摊的废弃物总量(单位:千吨)
对象二是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原料,骨料的充足供应对伦敦的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由此《规划》提出至2031年,伦敦的骨料储备量至少要达到500万吨(相当于七年的供应量),主要分摊到四个具有骨料资源的自治区(见下图)。然而,骨料的开挖及运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对此,《规划》提出至2020年,施工、挖掘与拆除类废弃物作为骨料的回收利用率达到80%,并建议地方规划应将骨料的回收再使用最大化、运输最小化,确保骨料在距离开挖最近的地方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对象三是被污染的土地和危险品。《规划》鼓励各区整治被污染土地,并要求各区适当处理危险品以限制其对市民和环境的风险。在一个空地价格不断飙升的城市,将旧房清除后可盖新房的土地(包括那些已被污染的土地)重新利用起来是十分必要的。

图:伦敦具有骨料资源的四个自治区及《规划》分摊到各区的骨料储备量
5总结
“在2036年前后的这些年里,伦敦应当居全球城市之首——扩大机遇,造福于全市人民和企业,实现最高环保标准和生活品质,并在应对21世纪的城市挑战的方法上引领世界,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是《大伦敦规划》对伦敦的定位与愿景。《规划》进一步提出要让伦敦成为“一个在治理本地和全球环境状况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城市”,而实现这个目标的主要路径就是率先应对气候变化。然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并不仅限于上述提到的“缓解”、“适应”和“特殊对待”,它渗透在《规划》的每个章节,尤其是涉及伦敦交通的部分。这些内容会在之后的解读中进行补充。
参考资料:
《大伦敦规划》.
Abrahamson, V., et al. 2009. Perceptions of heatwave risks tohealth: interview-based study of older people in London and Norwich, UK. JPublic Health. Vol.31(1).
本文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梁英竹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