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空间》42辑:新农村与城乡统筹发展
一、引言
1.大背景下未来土地利用的限制与矛盾
据国土部门统计,全国每年约有300万~400万亩建设用地来自农村用地的转化,约占建设用地总量的50%以上。2005年中央确定18亿亩的耕地红线后,首当其冲的便是农村用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更加困难。但与此同时,农村、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急需大量的土地进行支撑,供需矛盾紧张。
2.相关政策分析
首先国务院于2005年确定的全国耕地面积控制在18亿亩,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供给进行了宏观调控上的紧缩,限制了土地的供应量,使得小城镇无序扩张建设情况有所缓解。另一方面又迫使小城镇急待改变自身的发展、建设模式,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地。
其次是农村土地的流转,即农民对自己享有承包权的土地进行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等。
这两项政策一方面保证了农村土地的总量,同时又根本上改变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同时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3.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
大城市郊区的小城镇由于受到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影响,在经济、产业、信息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发展条件和限制,表2中采用SWOT分析方式列举了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想要原稿请点击喜欢作者→打赏2元哦
打赏者可获得本篇文章的高清电子版,打赏后请在文章留言区留言(并留下您的邮箱地址),或电话联系我们。
随手转发,让更多小伙伴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