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世纪世界建筑有着重要影响的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在今年终于喜提普利兹克奖。他是这个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第46位获奖者,也是第8位获此殊荣的日本建筑师。
普利兹克奖评审团称这位87岁的艺术家为“一位多才多艺、影响深远的真正的国际建筑师。A versatile, influential, and truly international architect.”
从废墟到“反建筑”
对于矶崎新而言,建筑的开始是废墟。

成长于与广岛隔海相望的九州岛大分市,14岁的矶崎新在青少年时期目之所及的家乡皆是兵营和避难所,原子弹爆炸的余波至今影响着他的人生选择和建筑理念。
“我对建筑的最初体验是一片虚空,我开始考虑人们应如何重建家园和城市。”矶崎新曾在采访中说。
1954年,矶崎新顺利从东京大学毕业,获得建筑与工程学位,开始追随丹下健三在工作中继续深造。
熟悉建筑的人对丹下健三的名字不会陌生,早在1987年他已是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
在丹下健三的影响下,“新陈代谢派Metabolism”于1960年前后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发表了“新陈代谢1960宣言”,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主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而是像生物新陈代谢,是一个动态过程。他们对于城市蔓延的反思、有限土地资源与人口密度激增问题的探索等,对当下中国城市更新和设计仍有启发意义。
尽管矶崎新曾极力撇清他与新陈代谢派的关系,但在其早期建筑中仍能看到该流派的影子,如其1966年为家乡设计的大分县立图书馆(后更名大分艺术广场),以及他后来的著作《未建成/反建筑史》。
图片:art-plaza
“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建筑有时间性,它会长久地存留于思想空间,成为一部消融时间界限的建筑史。”
追随丹下健三9年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亚洲、欧洲、北美、中东以及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的项目积累中声名鹊起。在矶崎新的职业生涯中,他已设计并建成百余座建筑。
人们偏爱打破规则的艺术家,矶崎新几乎每隔十年就会打破一次自己的规则。“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这个风格成迷的建筑大师却比表面看上去实际许多,他一直在寻找的,只是当下“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式”。
管中窥豹:几个知名项目
图片:city.mito
水户艺术馆,日本,1990年
1988年3月开始动工,1990年3月开馆,水户艺术馆如今已是日本茨城县水户市的标志性建筑物,这座为了庆祝建市100周年所建立的纪念塔,共采用了57块钛金属板,因其先锋而独特的造型成为矶崎新的代表作之一。
图片:Iwan Baan
琉森音乐节“新方舟”音乐厅,日本,2013
这个从形状到颜色都充满奇幻色彩的建筑是一个移动音乐厅,是矶崎新与艺术家Anish Kapoor合作的项目,也是他最引人注意的设计之一。
这个音乐厅是为2011年受大地震和海啸影响的旅游区特别设计的,是一个拥有500个座位的演出场地,由一个有弹性的塑料薄膜制成,可以快速充气或拆卸,然后运送到一个新的位置。
图片:Hisao Suzuki
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卡塔尔,2013
别具一格的外立柱设计参考当地伊斯兰教信仰中的一棵古老而神秘的树,它支撑着该建筑外延的屋顶。它是如今中东地区最大的展览中心,在其三个主要大厅中可容纳多达7000位游客。
图片:Hisao Suzuki
奈良百年会馆,日本,1999年
1998年建成,1999年开放的奈良百年会馆是一个多功能活动空间,包含一个可容纳1720人的大厅,一个容量为446的小型音乐厅以及一个画廊。该建筑以其巨大的弯曲轮廓和锌灰色瓷砖的外立面而著称,设计参考了该市知名历史景点东大寺的屋顶。
图片: Hisao Suzuki、矶崎新工作室
圣乔治宫体育馆,巴塞罗那,1992年
这个室内综合体育馆是1992年夏季奥运会(巴塞罗纳)的主要场馆之一,这个拥有17,000个座位的竞技场由圆顶屋顶覆盖,这个屋顶设计参考传统的“加泰罗尼亚拱Catalan vaults”,并由来源于当地的砖瓦等原材料建设而成。建筑部分沉入地下,与邻近的蒙锥克山的景致相辅相成。
作为一位国际建筑师,矶崎新在中国也已经积累了许多项目。如2008年在北京开放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CAFA)与2007年在广东深圳开设的深圳文化中心等。

图片:百度百科词条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2014
这个著名的音乐厅由矶崎新与声学家丰田泰久合作设计,作为上海交响乐团的新家。
拥有1,200个座位的主厅坐落在一个用赤土砖砌成的马鞍形建筑内。它是国内第一个建在弹簧上的“全浮建筑,可以保护它免受来自地下的地铁等噪声影响。
拒绝标签化让矶崎新更加自由。“显而易见的是,他并不会追随潮流,而是在走自己的路,”普利兹克奖评委如是说。
来源:dezeen、archdaily、wikipedia、iWeekly周末画报、tomicwu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