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规划建设】是由与《北京规划建设》杂志联合推出的栏目,这里有新认知与旧经验的碰撞,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聚合。《北京规划建设》创刊于1987年,迄今已有32年的办刊历史。期刊强调深邃的思想性、厚重的理论性、丰富的实践性及敏锐的新闻性。【北京规划建设】系列既有严谨洗练的学术论文,也有轻松活泼的随笔。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雨,我都等你。
11月10日,在MUJI HOTEL BEIJING(无印良品北京酒店)举办了“街区营造中的共享理念”演讲会。来自日本的街区营造资深建造师梶原文生和“共享空间研究第一人”猪熊纯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日本目前对街区营造、空间共享方面的研究,就“城市与共享生活”为题,分享创意与经验。
“共享”一词当今颇为热门,从无形的知识的共享,到有形的物质的共享,在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之下都逐渐成为了可能。
而在城市空间这一领域,现在也同样兴起了“共享“的潮流,常见的如共享办公或合租公寓,已然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尤其在日本人际关系淡薄的社会中,人们心理上越发渴望沟通,对能够产生人与人联系的空间需求日渐上升,加之过去的高速经济发展过后带来的闲置空间,人们纷纷开始思考新的空间利用方式。共享空间理所当然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选择方向,在其概念之下,各地根据自身条件做出不同的尝试,共享空间在日本以不同形式不断涌现。
“为创造具有社会意义的优质产品不懈努力,让每个同伴都幸福。” UDS的创始人梶原先生认为要以“策划、设计、运营”为整体,把握空间概念,创造出贡献于未来的场所。
before
after
CLASKA对建龄33年的老旧酒店进行改造,促使作为与生活方式产生连接的精品设计酒店重生。
HOTEL ANTEROOM京都则用艺术来为整个地区增添活力。“anteroom”为“前厅”“接待室”之意,为客人提供如同参加朋友聚会般放松的场所。
今年六月底开业的MUJI HOTEL BEIJING,充分向周边社区开放。作为日常生活的延伸,提倡“反奢华、反简陋”,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周边胡同的概念及居民需求,营造出如同胡同一般的走廊空间。
梶原先生还提到一些对中国街区营造有参考的案例:集BOOK CAFE WORK为一体的神保町书店;突出“Co operative”概念的代代木Villige以及House Node Growth湘南台等。
建筑师猪熊纯先生认为,建筑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相应改变。在当今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将工作、娱乐与居住连接在一起的空间利用方式,可以产生更多的创意和生产力。
他以LT城西共享公寓、集合住宅等为例,指出空间从共用、共享、共建到共生的过程。
最后,主持人CitylinX设计联城创始人贾蓉,与燕京里社区创始合伙人侯正华先生与ELESWHERE创始人范阳先生,以各自经验为立足点,讨论共享街区在中国本地未来的发展趋势。
期间还围绕“共享空间”在东京与北京的经验借鉴与不同、空间中联动、构建周边与城市的共享与社区的关键决胜点等话题,从各自经历进行探讨。“共享生活的核心是共享价值。”“共享空间为得是让时间过得更有意义。”
以“共享”为起点,建筑师、规划师以“努力为大家提供充满乐趣、令人期待的空间”为目标,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
原文发表于《北京规划建设》杂志2018年第6期。
获授权微信首发,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号。
*更多案例详情请访问
http://www.uds-net.co.jp
http://www.narukuma.com
或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