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原因(皇室+中央集权)。日本历史上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农业国家,这个也是所有的功能和人口全部往东京集中的最根本的原因,都往权力所在地集中。但是接下来,明治维新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经济发展,虽然有向权力集中的因素在里边,但事实上已经不是主要因素。
二、国家配置资源的能力有限。其实日本的中央政府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提出要疏散、疏解,不要把那么多功能全都放在首都圈里面,但是国家能够配置资源的能力太有限了。
三、经济聚集的结果。市场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企业总部,可以看到,年利润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企业,东京有600多个,纽约也不过才200多个,伦敦不到200个。此外,还有大量的企业总部设在首都。传统的企业开设在首都不足为奇,那为什么像IT这样的企业也聚集在首都?
原因可能是,从事IT的员工希望享受都市生活,都市有各种可能性,各种思想的碰撞,各种便利的生活服务设施,导致IT类83%的企业都集聚在首都圈。还有金融业,原来几个地方的证交所,甚至于大阪的证交所都发展不起来,因为没有那么多的业务量,大家都跑到东京的证交所上市,这也是地方证交所都关了的主要原因。经济活力全部在东京,外资集中在这儿,跟文化相关的各种媒体,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也都集中在这儿。
四、地理因素。当然还有上述提到的关东平原的优越条件。
五、新干线等交通设施的反虹吸效果。快速交通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高铁、高速可以把都市圈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发挥出来;但是另一方面还有反虹吸作用,就是核心城市把地方上的所有精华吸过来,这里面包括人才,以及高附加价值的产业,甚至于把全部功能都吸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