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机大战”首战AlphaGo获胜,象征世界人工智能产业第三次发展高潮的展开,在随后的几年里,人工智能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两会多次强调发展人工智能……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在我国高速发展,中国迎来智能化发展新纪元!
在中央的持续推动下,全国各大城市都在争相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各地区人工智能政策频出,截至2018年3月,全国31个省市中已有15个发布了人工智能规划,其中有12个制定了具体的产业规模发展目标。为了充分发挥政府要素和社会资本的联动效应,产业园区成为各地区发展智能产业的主要载体。(例如苏州计划到2020年,建成5个以上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上海也提出到2020年,建成5个左右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广州更是大力铺排建设10大价值创新园区…)
那么现状条件下,各城市是如何利用产业园区这一重要载体发展智能产业的?为了聚焦我国智能产业园区发展特性,我们选取了三大权威榜单综合排名靠前的部分城市作针对性分析。
榜单一: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排名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从企业能力、融资能力、创新能力、连接能力、政策响应能力、对外开放度几个方面对各省市进行综合排名,发布了《2017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专题报告,报告指出,北京、 广东、 浙江、上海和江苏在智能产业的发展上排在第一梯队,而排在第二梯队的省市自治区包括山东、安徽、 湖北、 天津、 福建、 四川、 重庆、 辽宁和贵州。
榜单二:亿欧智库榜单排名
亿欧智库通过研究城市的企业规模、政策基础、学术基础、产业基础、资本环境五个层面,测评城市发展人工智能的实力和前景。于2018年1月发布“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城市排行榜”。 从榜单看,北京、上海处于第一梯队(总分7分以上);深圳、杭州、广州、南京处于第二梯队(6-7分);成都、天津、合肥、武汉、苏州处于第三梯队(5-6分);西安、沈阳、重庆、贵阳、大连、青岛、厦门、福州处于第四梯队(4-5分);其余城市为第五梯队(4分以下)。
榜单三:赛迪顾问榜单排名
2018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白皮书》,通过对近40个人工智能重点城市进行评价,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十五强。榜单显示北京、上海处于第一梯队(总分8分以上);杭州、深圳、合肥、广州、重庆等处于第二梯队(6-8分);成都、西安、天津等处于第三梯队(5-6分);其余城市为第四梯队(5分以下)。
取三大榜单排名平均值,排名前十五的城市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合肥、南京、苏州、武汉、天津、成都、重庆、西安、沈阳、贵阳。

图1-三大榜单综合排名
通过对代表城市智能产业园区特性的研究,我们发现排名靠前的城市多具备以下特性中的一项或多项:
◎ 特性一:政策力度实施到位,出台了一系列智能产业发展政策,刺激产业发展;
◎ 特性二:有一个或多个知名人工智能企业总部,这些企业多为智能创新平台,具有带动初创企业、独角兽企业孵化、聚集的能力;
◎ 特性三:城市学术氛围、创新氛围强烈,高校机构等科研平台及初创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数量较多。
从三大特性中提炼出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聚焦两个指标:
指标一:有无本地人工智能龙头企业
指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推动智能科技与经济和社会融合,进而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发一系列组织和制度变革,成为中国似能经济发展的关键主导着的创新平台型企业。从2017人工智能未来企业排行榜上看,具备这一特性的企业主要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和科大讯飞。

图2-2017人工智能未来企业排行榜
数据来源:《互联网周刊》和eNet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的“2017人工智能未来企业排行榜”
指标二:城市市场创新活力
主要指培育和孵化初创型智能企业、吸引中小企业主动聚集所需要的市场环境,包括政策环境、资本环境、学术环境和产业环境四大方面。
总结下来,我国智能产业园区推动的智能产业发展模式可根据这两大指标分为四类,详情见图3:

图3-城市分类表
第一类:有龙头企业、有创新驱动。这一类代表城市主要是北京和深圳
北京
首先,北京是百度的大本营,而百度AI作为“中国速度”的代表,对推进北京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百度2012年就建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是较早开始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公司之一,超前布局为北京较早的吸引了大批行业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百度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人工智能技术布局(包括基础层、感知层、认知层、平台层、生态层和应用层),而这些产业成果多率先试用推行于北京,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如百度无人车就是最早在北京进行测试。
其次,北京良好的政策环境、资金环境和产业氛围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育、孵化条件,使之聚集了大量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北京于2017年9月、12月分别出台了《中关村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和《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使人工智能产业在北京发展具备了政策保障;与此同时,北京高校云集,较好的学术基础和创新氛围也为北京成为全国创业孵化的摇篮奠定了基础。
回到园区的角度看,云集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毫无疑问是北京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载体,其中又以中关村核心海淀园区为主要代表,集中了百度、腾讯等智能产业巨头以及一大批智能独角兽企业、初创企业,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效。

图4-2017年中关村海淀园发展成效
数据来源:中关村海淀园区官网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占地172平方公里,是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源地,其中软件园片区为海淀园产业核心,主导产业包括移动互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北斗及空间信息产业、云计算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

图5-中关村海淀园产业园区分布图
截止2017年底,软件园集聚了联想(全球)总部、百度、网易北京研发中心、腾讯(北京)总部、新浪总部、滴滴总部、亚信科技、华胜天成、文思海辉、博彦科技、软通动力、中科大洋、启明星辰、中核能源、广联达等逾600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园区企业总数为641家,其中大型企业44家,中型企业51家。企业总收入2094.4亿元,每平方公里收入805.4亿元,实现利润194.3亿元。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占园区产业总收入的28.3%,利润规模占园区企业总利润的71.1%。百度、网易、腾讯等大型企业收入1932.2亿元,占园区企业总收入的92.3%。与此同时,自主创新也是园区不变的发展灵魂,2017年,园区研发经费共投入241亿元,知识产权共计36971项,研发投入占比达11.5%,以创新中心为大平台,领创空间、创新汇、创新基金和创新中国行四个开放性平台为支撑的创新服务体系也以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创新孵化培育的发展模式给中关村软件园带来了耀眼的成绩。

图6-中关村软件园企业布局
整体来说,龙头企业的布局带动+良好的市场培育环境(政策环境、资金环境等),使得北京成为全国最智能的城市。
深圳
同北京一样,城市环境+龙头企业成就了深圳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优异表现。深圳坐拥腾讯、华为为代表的十余家人工智能颇具规模的成熟企业,为人才集聚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深圳创业创新风气浓厚,政策也高度倾斜科技创新,加之良好的技术市场化土壤和便利的海外沟通渠道,使得初创企业大量在深圳主动聚集。
我们以深圳高新技术科技的代表区域——深圳湾片区为例,深圳湾是腾讯总部所在区域,腾讯的深耕助攻了深圳湾超前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同时,深圳湾片区聚集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使深圳湾拥有强大的软实力,让深圳湾成为目前国内外创新产业园区聚集的代表。截至目前,深圳湾智能产业体系已涵盖芯片设计、制造,通用系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各方面,涉及领域包括自动驾驶、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

图7-深圳湾片区核心区园区布局图
第二类:有龙头企业,创新市场相对乏力,主要代表城市为杭州和合肥
杭州
2017 年度《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城市排行榜》指出,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效排名全国第四,其中AI成熟企业数量(10)位于第三位,与深圳持平;但初创企业数量(91)居于第四位,与前三位(北上深)相差较大。由此可见,杭州发展人工智能主要归功于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
这个龙头企业,毋庸置疑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主要方向有两个,一是电商和商家融合,二是给厂商技术支持。具体包括: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2017年7月5日首次亮相,研究方向为消费级AI产品的研发,“天猫精灵X1”就是其第一款产品;
IDST(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阿里巴巴的研究机构,分布在杭州、北京、西雅图、硅谷等地,是阿里巴巴负责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核心团队、阿里巴巴NASA计划的人工智能大脑;
除此之外,阿里研究院、VR实验室、蚂蚁金服也具备自己的人工智能团队。而阿里最核心的技术,应是中国排名第一的云计算平台——阿里云。

图8-阿里巴巴AI产业布局图
可以说,杭州在阿里巴巴这个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培育了一系列的智能产业园区及小镇。我们熟知的云栖小镇、梦想小镇、杭州人工智能小镇、云制造小镇等,都是基于阿里巴巴核心技术打造的产业园区。2016年,浙江省政府提出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下辖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和紫金港科技城三大产业集聚区,以此串联起以阿里巴巴为引领的各类人工智能企业与研究机构。

图9-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未来科技城: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主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研发、新能源新材料研发、装备制造研发、软件与创意设计、金融中介及生产性服务业等门类,聚集了以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为代表的智能产业园区。
◎ 高校: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
◎ 园区:阿里巴巴淘宝城、健康谷
◎ 特色小镇:梦想小镇、南湖创新小镇、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
青山湖科技城:阿里云技术核心应用场所,以云制造小镇、云安小镇、资本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为主阵地,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发展。
◎ 高校:浙江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
◎ 特色小镇:绿色制造小镇、集贤小镇、青山湖资本小镇、云制造小镇、云安小镇
紫金港科技城:阿里云总部所在地,以阿里云总部为中心,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金融科技、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打造成为城西科创大走廊“龙头。”
◎ 高校: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浙江大学玉泉校区
◎ 园区:西湖科技园
◎ 特色小镇:云谷小镇、紫金众创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
合肥
从2017 年度《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城市排行榜》可以看出,合肥AI成熟企业数量(2),初创企业数量不足10家。但综合所有权威榜单,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排名第六,成绩不俗。而这一成效主要靠本地语音智能巨头企业——科大讯飞贡献。合肥发挥科大讯飞这一创新平台的技术优势,以“技术驱动+应用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发展势头强劲。
科大讯飞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在中文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等多项技术上拥有国际领先的成果,在语音识别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图10-科大讯飞产业布局
依托科大讯飞打造的“中国声谷”是由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点合作项目,于2013年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园区分为核心区、孵化器、产业区三个板块,其中核心区规划用地208亩,主要依托科大讯飞公司建设。

图11-中国声谷概况
中国声谷主要在“互联网+、智能终端、智慧城市、移动健康”四大产业方向进行布局。截至2017年,中国声谷基地年产值已达510亿元,汇聚了科大讯飞、科大国创、华米科技、国盾量子等200余家核心企业,占据了全国70%以上的语音市场份额。
第三类:无龙头企业,创新市场活跃,以上海为代表
上海
依托创新力量推动基础行业的转型发展是上海发展智能产业的主要途径。在各项智能产业城市排行榜中,上海是仅次于北京的人工智能发展城市,但上海的智能产业发展模式又与北京不同,首先,上海缺乏本地巨头企业,在没有龙头企业带动的弱势下,上海仍然聚集了一大批智能初创企业,并滋生出一批细分行业独角兽企业,如智臻网络(小i机器人),蔚来汽车、智车优行等,这说明上海在智能产业发展历程中,人才、政策、资本等市场要素占据主导地位。其次,上海率先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基础行业,进而产生能量巨大的化学效应,以汽车等行业为龙头,上海在人工智能人才集聚方面,发展势头迅猛,而在方兴未艾的上海飞机制造业,人工智能也第一时间出现在生产制造环节之中。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上海与智能产业相关的园区分布较散且产业方向多样,而张江、临港两大传统产业聚集地则更是人工智能和基础产业结合的先行区:
张江科学城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基础,转型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新产业的培育之地。

图11-张江科学城
临港科技城新规划的3.2平方公里为临港地区科技创新核心示范区,重点发展智慧、绿色、海洋产业,注重公共服务、居住配套以及研发创新功能,实现海洋高新产业基地到临港地区科技创新核心示范区的转变。

图12-临港科学城
已介绍的前三类发展模式中,本地龙头企业、高度活跃的创新市场环境等影响要素对于全国大多数城市而言,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也就是说,被以上三种模式驱动的城市终归占少数,既无龙头企业,创新市场也相对乏力则是我国的大部分城市的现状。
那么这类城市应该如何出击?敬请期待下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