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上海市第一个乡村规划师团队
分类
(编号:88)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M2NzYzOA==&mid=2650976553&idx=1&sn=4530e2fec8d311032bff559c2347c001&chksm=8b8b6090bcfce986fa5d4e20b94b7fd1f40a24bad552ef6b49acbd4d77c0374bb8153cf59705&mpshare=1&scene=24&srcid=0304ZkC5bvZmHLO7N1vKRzEM#rd
作者
时间
2019-03-04 12:03:28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为了响应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上海市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工作部署,2月28日,金山区漕泾镇人民政府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乡村规划咨询团队签订了为期三年的漕泾镇乡村规划师合作协议。由我院党委书记彭震伟教授牵头的跨学科专家团队将对漕泾镇以“”水库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代表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共同致力于探索上海国际化大都市乡村振兴之路。 出席签约活动的领导嘉宾有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乡村规划处处长顾守柏,金山区规土局局长杨国贤,漕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钱立英,党委委员潘淑红,副镇长高楠。我院出席的人员包括党委书记彭震伟教授、姚栋副教授、董楠楠副教授、王红军副教授等乡村规划师。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乡村规划处处长顾守柏指出,实施乡村振兴建设既是不忘初心,反哺农村,也是为了城乡均衡发展。乡村振兴建设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聚资引智,感谢乡村规划师团队怀着情怀参与其中,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以漕泾镇为一个起点,把上海的乡村打造成能够匹配上海全球城市的都市田园乡村,拓展上海未来发展空间的承载力。 金山区规土局局长杨国贤感谢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和同济大学专家团队对金山区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支持,希望乡村规划师团队能与金山区其他乡村振兴示范村建立联系,提供智力支持。 漕泾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钱立英表示,相信以彭教授为代表的几位乡村规划师一定能够立足上海乡村风貌特色、挖掘江南文化内核,为身处上海国际化大都市乡村的漕泾镇,提供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高标准规划指导和设计,让乡村振兴留住人们乡愁的同时实现漕泾的华丽转身。 彭震伟教授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建立城乡平衡对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应当首要关注乡村发展要素的有效配置,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乡村特点和乡土味道。乡村规划不是一张图纸,乡村规划师应积极参与村庄发展事务,促进乡村良性发展。 上海市第一个乡村规划师团队 金山区漕泾镇乡村规划师合作协议是上海第一份乡村规划师协议,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家组成的服务团队也是上海市第一个乡村规划师团队。由彭震伟教授领衔,姚栋、董楠楠、王红军、高璟等5位长期关注小城镇发展和乡村规划建设的专家受聘为“乡村规划师”,践行了“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同济大学校训,也是校地合作响应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举措。 我院专家与金山漕泾镇的结缘始于去年。经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推荐,我院多位专家参与了上海市首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的水库村的乡村规划设计和社区营造活动中。我院参与的项目包括水库村村庄规划、农民集中居住点、道路景观、南北两侧村入口景观改造、村民驿站、村民中心改造、乡村风貌规划,涉及乡村规划、建筑、景观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了跨学科团队力量。水库村田园实验项目是我院“乡村规划师”的创意体现:让家长和孩子在田间搭起的“秋波”装置下体验“扎染手作”,制作香薰片,创作稻草人雕塑,与外国留学生游戏互动……通过多个项目的合作,深入挖掘了水库村的特点、风貌、乡风、民情,也为本地村民播撒了乡村规划的种子。 根据《办法》,团队将立足漕泾镇乡村风貌特色,参与规划编制与项目设计,发表规划设计咨询建议,提供驻场规划咨询服务等,做好村庄的空间、风貌、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化和产业规划的融合衔接,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原文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原文供稿:姚栋 杨霖怀;原文:编辑:马思齐 李轶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