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聚焦改革周其仁:如何破解房价调控失利的尴尬局面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3-23 00:00:46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导 言
3月19-21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围绕“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与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重大议题进行探讨。在19日“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对降成本的问题发表了相关看法。
周其仁教授指出,当前中国的房地产过量库存,降库存问题很大,深圳、上海、北京房价又冲得非常高。说明仅靠货币政策去调房价已不能适应,光有购买力,而没有相应的土地拨过来对市场作出灵活反应,就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这里还在讲降低房地产库存,那里房价已经冲天而起,又要去调控房价,问题就是土地制度严重不适应当前经济的现实要求。
以下为会议实录:
我们通常会把降成本看作是企业的工作,看作是企业、家庭、个人这些微观主体应该行使的事情,这个是有道理的,因为在竞争压力下,如果微观主体很好的管理成本,就有有利于应对经济的困难,就能够增长竞争力,就能够增加利润,也就增加未来发展的资本。
但是中国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仅仅靠企业、家庭、个人来降成本,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因为在经济活动当中有一类成本仅靠微观主体的努力,是不足以显著降下来,应对现在的经济局面。
这件事情为什么很重要呢?中国经济说的再多,中国经济今天在全球立足是靠它的比较成本优势,我们的独到性的东西,创新的东西,未来很有希望。
但是现在中国经济在全球立足主要靠比较成本优势,限于我有限的理解、观察,也限于时间,我想举这么几类成本来说明为什么仅仅有企业和微观主体的努力还不足以完成好这个降成本的这项任务。
第一类法定成本。
你看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有很多开支是竞争当中形成的,如果这个员工你想雇,我也想雇,我们就要出一个合适的价钱,再把这个要素拿到手。这类成本是市场竞争供求决定的,但是还有一些成本是法律规定的。比如说你必须交税,比如必须缴社保的缴付。我们国家税收增长过快,法定的社保缴付增长过快,它比工资总额涨得快,降下来不是单个企业甚至所有企业一起开会就能降下来的。必须我们的立法机关、行政、政策制定方面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大性,要采取能够实际工作当中见效的措施。你不降,他就熬不过去,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看到经济下行,市场供求的成本正在下降。无论是人工、原材料,这个价格都在下降,但是法定成本降的不一定那么快。这样的话,很多企业不等市场成本降到他还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他就支撑不了了。应对所谓不要发生大规模的下岗潮,主动的调整法定成本至关重要。当然调整法定成本会牵扯到一大堆问题,经济下行,政府财政收入会减少,你要降低税收,政府的开支问题就会变得非常大,所以你就根据国际经验看,光降税,一定要伴随政府降低开支,否则的话,这个窟窿,这个财政的窟窿短期内可以说增加一点赤字,长期看它也会变成国民经济失衡的一个根源,所以这方面要有一系列的连锁的反应,才足以让法定成本有效地降下来。
第二类是让市场主体对市场机会做反应要付出的成本。
其实这个经济不管怎么下行,它总还有机会,你看我们的生活,你看我们北京,说经济很慢,但是还有堵得一塌糊涂的地方,比如儿童医院,我走过几次根本没办法通行,我不是去看病,只是路过而已。
发生什么问题呢?并不是我们培养的医学学生不够,是我们潜在的能做供给的这些医疗服务资源要对潜在的巨大的甚至不是潜在的,明显的需求做反应,中间有障碍。
我们的医改强调了公共服务,这当然是对的。可是你要知道公共服务,让人能看得起病的同时,你要动员更多的医疗服务资源来增加供给。这个不是靠喊口号,许愿,表达我们有增加公共服务的意愿就够的,要有扎扎实实的措施,让人们愿意学医,让人们愿意从医,让人们愿意增加医疗服务,这就要靠价格机制,人生不下来不一定学医,学医不一定到儿科,我们有很多不恰当的价格管制,使市场主体对市场机会做反应付出的成本很高,供不应求,这发生在经济下行当中,这让我们觉得一方面中国经济有些地方很可惜,一方面觉得我们潜在的机会还是蛮大的。
第三类是当市场主体对市场机会做反应的时候,获得关键要素的成本。
我们看国民经济现象,房地产,虽然全国过量库存,降库存问题很大,可是同时你看深圳、上海、北京房价冲的非常高。什么问题呢?仅仅靠货币政策去调房价是不能适应的,光有购买力,如果没有土地相应的拨过来,没有相应的土地对每个地方的市场作出灵活的反应,它就会出现这个尴尬局面。
这里还在讲降低房地产库存,那里房价已经冲天而起,我们又要去调控房价。关键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土地制度严重不适应当前的经济现实的要求,这么一个关键的要素,有行政,有指标,由北京来决定供应多少。
我们在深圳做过现场调研,房价涨的同时,有大量土地没有好好用,甚至闲了多少工业厂房,几百万平方米的。问题这些地能不能转过来变成住宅用地呢?这个事情深圳说了不算,只有全国的法规,全国的行政控制决定的,这些成本不降下来,如果市场主体看到了市场机会,想做反应,但是关键的要素你得不到,这个反应过程就会非常慢。
这三类法定成本,法定的经营成本,对潜在机会作出反应的成本,以及获得关键要素的成本,我都想把它叫做体制性成本。
中国的经验,过去所以成功,所以能走到世界前列,一个真正的秘密就是通过改革开放,系统的大规模的降低了我们的体制成本。
但是在高速增长当中,我们在其他方面的体制成本就像所有成本曲线一样,下降以后又急速升上去了。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把这个成本曲线向下推,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会受到损害。
系统降低体制成本是我们争取走出经济困境,应对转型,争取中国经济更好未来一个关键所在。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
来源:搜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