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孙不熟
编辑丨SaSa
来源丨城市战争
如果说GDP是一座城市的面子,那财政收入则是一座城市的里子。
第一财经记者林小昭统计了2018年各大城市的财政收入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数据来自第一财经
对此,我想说三点:
01
和GDP增速一样,省会城市的钱袋子同样表现出色,尤其是杭州和南京,增速分别高达16.44%和15.57%,令人惊叹于江苏和浙江在打造强省会上的决心。武汉、成都、郑州、长沙同样表现不俗,就连连续多年负增长的沈阳也终于起底回升了。
毫无疑问,省会城市普遍处在前所未有的爆发期,这充分体现在人口、GDP、财政收入、地铁、房价等多个纬度上。
02
营改增对城市税收结构的影响不容忽略,尤其是北上广三大服务业中心城市,服务业比重均超过70%,受营改增的影响也最大,再加上基础设施相对成熟,投资增速放缓,都影响到三大城市财政收入的增速。
03
2018年深圳财政收入的增速只有6.2%,在一线城市中最低,这其实和减税有很大关系。2018年,深圳减税降费约1418亿元,减税规模之大远超二线城市。
深圳的税制结构非常优秀,2018年与辖区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税收(扣除海关代征类收入)实现5880亿元,增长7.5%,与GDP基本保持同步。对中央财政贡献力度较大,实现中央级收入5564亿元,占辖区收入比重达61.1%。
04
财政收入一方面和经济质量有关系,还一方面也和财政留成比例相关。例如,第一财经统计发现,2018年广州的财政总收入合计6205亿元,而同期杭州财政总收入3457.46亿元,仅为广州的56%,但杭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825.06亿元,比广州高出193亿元。
如果简单粗暴地计算“财政留成比例”,杭州高达53%,而广州只有26%。当然,这不是说,广州的实际可支配财力就真的比杭州少,毕竟每个省都会对省城有一定的税收返还,再加上省里面还有大量的基建项目也会投向省城,这些数据具体多少不得而知,也就不好比较。
05
和GDP的表现一样,天津、重庆的财政收入同样遇到寒冬,一个罕见地出现负增长,一个则接近零增长。2017年,天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是负增长,为-10.4%。第一财经的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减税降费以及财政收入挤水分。
二者都是上一波经济周期的明星城市,但其产业生态曾被认为是“只长骨头不长肉”,估计这两年正好处在调结构的阵痛期,无论是GDP还是财政收入都有可能被苏州和另外几个强省会超过的可能。
END
【投稿邮箱】:zhaosha@seec.com.cn
【转载与商务合作】微信:sherrysa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