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目 信 息 | 委托单位:厦门市市政园林局 编制单位: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组成员:施艳琦、孙学研、霍铭滔、何子张 |
1 规划背景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物种的基因库”等。湿地是指天然或者人工形成,常年或者季节性带有静止或者流动水体的地域,包括滨海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湿地是受到威胁最大的生态系统。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无序开发、占用,导致湿地不断退化和消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加剧。现在,人们对湿地的认识正在逐步改变,湿地已被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予以保护。
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是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湿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
建设 “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中重要的生态建设内容之一。
2 规划方法

3 规划主要内容——全面保护与修复湿地



1 技术路线

2 实施规划
对湿地进行总量管控、分区管理、空间落实,确定“十三五”期间湿地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切合实际提出可行的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布局方案,并将项目推送到“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进行动态监控维护。将保护修复项目纳入年度项目空间实施规划中,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实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战略措施。
2.1总量管控
提高湿地保护率。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全市湿地实行占补平衡的原则,“先补后占、占补平衡”,恢复或重建与所占湿地面积和质量相当的湿地,并实行湿地名录管理,将湿地管控面积目标落实到具体湿地地块。
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开展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形成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体系。
2.2空间落实

2.3分区管理
2.4多规协同
湿地保护修复实施项目纳入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实现部门在线查询、项目储备、生成策划等业务操作。

2.5年度实施
通过年度项目空间实施规划,落实空间与时序安排,完成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十三五”实施目标。
各责任主管部门协同规划部门根据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年度计划安排将下一年度的实施项目纳入年度项目储备库,纳入年度项目空间实施规划储备库的项目优先予以启动策划生成,提升项目实施效率。
生态空间内,以修复实施为目的的系统性项目策划。
运用“多规合一”技术方法,衔接上位规划、统筹部门需求,分解湿地保护修复目标、指标,形成可操作性强的实施项目清单。
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建立湿地名录与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明晰责任主体,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避免交叉分治的现象。
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实现多部门联动协作,行动导向型推动项目实施。
通过年度空间实施规划,落实空间与时序安排,完成湿地保护修复“十三五”实施目标。
【资料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