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是统筹规划,各个城市的五年规划规定了本市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开发区作为各市的产业集聚高地,是各市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主要抓手,这部分主要梳理各市的五年规划中的产业规划以及开发区的主导产业规划。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产业集聚指标测度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具体现状。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规划情况
产业规划尤其是各市的“五年规划”制定了本市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我们梳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41个城市三次五年规划中的产业规划,并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进行分类,以此为基础,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规划的协同情况。此外,考虑到开发区在推动产业集聚和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开发区在产业方面的协同发展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平台和重要抓手,梳理长江三角洲地区41个城市各种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的分布情况及其主导产业政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开发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十一五”以来3次五年规划中的产业规划情况
地方的“十一五”、“十二五”以及“十三五”规划中对于本市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优先发展、重点发展以及培育发展产业都有详细的描述,我们对这些产业进行了梳理,并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进行归类,给出长江三角洲地区41个城市三次五年规划中的主要产业,以及每一个行业在三次五年规划中被列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或者培育发展的城市的数量。
长江三角洲地区各个城市的产业规划的范围均涵盖了三次产业,第一,从第一产业来看,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或者说发展现代农业成为了很多城市的发展目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的上海分别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杭州也分别在“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总体来看,从“十一五”到“十三五”,分别有13个、32个以及27个城市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可见,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半数以上的城市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转型发展。
第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资源型城市或特色产业城市的产业规划主要立足于其资源禀赋,比如,淮北和淮南的主导产业主要是立足煤炭资源,淮北市的“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以及“十三五”规划中的主导产业之一分别为煤化工、新型煤化工以及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此外,淮南的“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中分别提出大力实施“四煤”战略“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以及“立足煤炭资源,做优做精煤炭电力两大产业”;而铜陵的主导产业以“铜”为主,分别在“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形成具有明显优势的铜、电子、纺织三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现代化铜产业中心”以及“着力打造世界铜都”;黄山作为典型的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在三次五年规划中均将旅游业作为其支柱产业;而以药闻名的亳州市在三次五年规划中均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中药”;金华的传统优势产业为日用小商品制造以及五金机械制造;而南通在三次五年规划中都将建筑业作为优势产业,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建筑强市”。
第三,从制造业方面来看,医药制造业(生物医药)、汽车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被半数以上的城市列为主导产业或者优先发展的产业。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在三次五年规划中,分别有16、24、26个城市将汽车产业作为优势产业或者重点发展的产业,比如,上海在三次规划中都将汽车产业作为其优势产业,金华在三次五年规划中分别提出打造“浙中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级汽车产业基地”以及“重点扶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
第四,从服务业方面来看,几乎每个城市的五年规划中都提到要优先发展或者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等都被写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半数以上城市的五年规划中。其中,以金融业为例,在“十一五”、“十二五”以及“十三五”规划中,分别有21、34和36个城市提出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培育发展或者积极发展金融业。此外,我们可以从资料中看出,现代物流业也成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几乎每个城市都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发展现代物流的城市多达3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