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背景:
“数据驱动”正成为规划行业普遍认可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其应用已经涵盖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评估的各个环节。但如何获取可直接使用的多源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模型工具,是业务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中规院科技创新基金重点研究项目《综合多源数据的全国城镇化动态监测技术研究与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信息中心于2017年开展了数据库建设、全国城镇化动态监测与评估平台建设等相关工作,并于2018年底完成了规划辅助分析平台的开发工作,目前已经在院内网正式上线(注:网址:http://10.10.2.167/analysis/Map)。该平台将以“数据+工具”的在线服务模式,为院内及行业用户提供丰富的共享资源、多样化的可视化工具和便捷的辅助分析模型,为实现“数据驱动”的规划业务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 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
1 资源共享
为方便用户使用信息中心的研究成果和基础数据,平台以地图和数据两种方式提供共享资源。
? 地图聚合
以《全国城镇化动态监测与评估平台》为基础,信息中心制作了大量共享地图,并按照行政区划、人口、经济、土地、规划成果、资源环境、设施与服务、城市体征、发展评估等专题进行组织,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实现共享地图的查询、浏览,并可将个人制作地图与共享地图进行叠加分析。
? 数据共享
平台提供丰富的共享数据,并将不断丰富数据内容。数据覆盖全国、区域、城市多种空间尺度,来源包括统计数据、科研成果数据、规划成果数据、网络开放数据等。平台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全球案例数据。用户充分利用共享数据,借助平台的可视化工具和分析模型工具实现自定义的专题制图与空间分析。
2 数据服务
除了提供共享数据服务以外,平台还兼容GeoJSON、ArcGIS shapefile、KML等多种空间数据格式,以及CSV、EXCEL等表格数据类型。用户可以上传本地数据,利用平台提供的可视化与分析工具进行数据表达与分析,并结合共享数据、共享地图进行综合分析。
平台拥有海量地址库和地址编码功能,可以针对用户上传的带有地址(或空间坐标)的表格数据进行地址匹配并生成空间数据;同时平台对接《中规院统计数据查询系统》)的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了统计数据自定义查询、自定义表格生成、数据空间匹配等功能,提升统计数据使用效率。
3 可视化表达
使用平台的可视化工具,用户可以制作各类专题图,并快速搭建自定义的信息展示大屏。
? 专题制图
实现针对点、线、面空间数据的专题制图。制图形式多样,例如针对点数据可以制作分类单值图、分段图、气泡图、热力图、聚合图等多种形式的地图;平台内置多种行业标准符号,例如城乡建设用地制图标准,根据用户上传数据属性平台可以实现自动化配图;用户也可以制作自己的符号库,以提升批量制图的统一性,提高工作效率。
? 展示大屏
利用平台提供的共享资源和用户个人数据、地图,实现展示大屏的快速搭建。平台提供多种地图(二维、三维)和图表(柱状图、雷达图、散点图等)的表达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拖拽方式快速搭建显示大屏。显示大屏已实现图表联动。
? 模型分析
目前平台提供的分析模型主要包括基本空间数据处理、基本空间分析和简单地统计模型,模型界面简洁,交互方便。用户可以使用个人数据和公共数据进行分析。未来平台将结合规划实际需求不断开发专业分析模型,与公共资源服务相结合不断拓展平台辅助分析能力的广度和深度。
? 成果发布与共享
用户可通过二维码、网页链接等方式发布个人地图,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此外平台底层拥有空间数据引擎,可以实现地图服务的发布,发布成果可以方便地被其他业务平台调用,为各类业务平台提供图服务。
目前该平台尚处于测试阶段,诚挚欢迎用户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反馈给信息中心,我们将及时对平台进行修改和更新。另外信息中心也将不断扩充共享数据内容和地图成果,丰富分析模型内容并提升使用便捷性,将平台建成服务于规划行业各项业务的资源共享平台和在线分析工具平台。
地图聚合界面
数据资源界面
引入城乡用地符号标准的快速制图
基于点数据的热力图制作
统计数据生成器界面
模型分析界面(等时圈计算)
注:本文出自《城市规划通讯》2019年第2期“中规院专栏”.责任编辑 肇颖.
北京高品质发展与非首都功能疏解监测平台发布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全国新型城镇化监控与评估平台建设及应用介绍
燃动青春!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如何用无人机“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