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空间规划体系调整,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京祥认为,“从深层次来看,这一举措将触及国家—地方治理体系的重构”。此次自然资源部的职能调整虽基本实现了统一的空间规划,却给成熟的城乡规划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学科、行业、行政职能三者之间关系紧密且相互独立,虽然行政部门的重构会给城乡规划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带来巨大影响,但仍应坚持规划学科的发展思想,不盲从,不盲动。
面对行业发展态势,如何将经济、社会、生态综合统筹的城乡规划纳入自然资源管理范畴;城乡规划原有的成熟编制体系、实施体系、理论方法等,应当如何被合理地组织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如何分层、分级;它与各级政府的交叉关系如何对应;规划管理与建设管理的分界线在哪里;如何衔接规划与建设之间造成的割裂等。这一系列如同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武联表示:“国土空间规划是基于当前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提出的,核心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城乡规划建设是国土空间资源统筹系统中的重要因子之一,它的发展建设应置于空间资源体系中,与其他要素统筹考虑、协调共生。为此,应转变视角在更大的背景下去看待这一变革。”
“自然资源部的建立从本质上来看是国土空间资源管控权力分配的政治博弈,是国家自上而下的管制与地方弹性发展之间的权力重构。目前城乡规划的层级体系较为成熟,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层级体系应如何建构、国土空间规划中涉及城乡发展建设的哪些属性、不同尺度下的空间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如何调整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明确。”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教授秦波建言道。
而在规划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各院校应该加强学科交流,保持多元化格局,同时也应加强与土地规划等专业的合作。规划学科的内核并不会随行政体系的调整发生根本性变化,设计能力依然是规划行业不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培养设计能力之外,也应拓展公共管理与城市政策等内容的教学,从而提升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更好地应对当下空间治理体系的重构。
“城乡规划学科培养的人才是可以向多个领域与行业持续性输送,并形成学科良性循环的。”刘云刚说。规划行业需要与时俱进的变革,应该更多地从自上而下的规划向自下而上、协商性的规划进行转变,同时也要对跨学科知识学会融会贯通,要相信规划学科的存在将更好地凝练行业知识体系,支撑行业向前发展。“我们应有足够的信心,秉承‘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心态应对当前的行政体系改革,并适应新的规划体系变革。”
文章选自《凤凰品城市》2018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