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城乡可持续发展”专栏分享两篇关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的文献和一篇对世界各国可持续城市化最佳实践案例的研究。
(专栏编辑:干靓)
基于历史图像资料的城市蓝绿基础设施空间的连通性研究
来源: IOJǎIC, Costache G O, BREUSTEC J, et al. Integrating urban blue and green areasbased on historical evidence[J].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2018, 34: 217-225.
城市水域包含河流、湖泊及其沿岸地区、沼泽及其内水体,以及河口、三角洲和沿海潮汐区等沿海水域。结合生态目标或融入城市绿色空间规划的蓝色基础设施,具有改善水体净化、缓解城市径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心理、健康和文化服务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居民的健康和福祉有着重要益处。为了促进绿地与城市水域之间的长期连通性,一些欧洲大都市区在规划中考虑了宏观尺度的蓝绿空间发展,如2016 年最新版的大伦敦规划和布鲁塞尔可持续区域规划等,也有一些城市关注中微观的蓝绿空间连接,如屋顶花园、围绕池塘的绿化带、雨水和蓄水公园、海绵公园以及恢复消失的水道等。但相对绿色基础设施而言,研究影响蓝绿基础设施连通性的文献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横跨160 年的历史地图中所提取的信息,对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市(Bucharest)的用地变化和连通性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1856—2016 年间城市水域及绿地所经历的特定变化,以评估蓝绿基础设施之间的空间关系,为绿色空间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布加勒斯特位于多瑙河下游海拔55—95m 的平原上, 城区沿着平行于登博维察河(Dambovi?a River) 和克勒蒂娜河(Colentina River)的山谷延展。多年来,沿着两条河道开展了一系列以防洪和供水为目的的水利建设项目,其中一些也是当前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包括数个公园和罗马尼亚城市中的第一个自然公园——V?c?re?ti湿地。本研究中的水体不仅包括湖泊、河流等开放水体,还包括沼泽地。研究选择1856、1938、1954、1974、2005、2016 共6 个时间截面的历史地图与航空影像,采用数字化判读方式提取信息,对水域的形态指标(即水域面积及其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和位置数据进行解析,其中位置数据分为位于建成区内(内部)、至少一侧位于建成区外(外围)和位于建成区外(外部) 三类。根据6 个时间截面的水域时空变化,将水域的变化类型分为:①(即使受到人类干扰仍) 保持相同位置的城市水域;②消失的城市水域,即那些被转换为农地、建成区、绿地、填埋场或其他类型的原水域;③新的城市水域,即由人类通过转换其他类型的土地用途而新建的水域。随后,研究又选择景观结合度指数(COHESION)、有效粒度尺寸(MESH)、邻近指数(CONTIG) 三个景观格局指标分别分析蓝绿空间的连通性、破碎度和形态。
研究结果显示:1856 年,布加勒斯特城市水域面积为838hm2 (3.5%位于当前的行政边界内),73%为沼泽地,15%为湖泊,12%为河流。这些城市水域覆盖了建成区的35%。共有97%的城市水域位于建成区之外。在1856 和2016 之间,城市水域面积增加了371hm2 。但天然水由于人类的极大干预而被破坏或受到影响,共有92%的沼泽地(561hm2 ) 因改建为湖泊、建筑区、农业用地、绿地或填埋场而丧失。河流因健康安全原因或洪水问题而被渠化或完全破坏。新的城市公园始建于1854年,至此所有较大的公园都有一个不同程度上被人类控制的水域,因而公园内湖泊的面积从1856年的2hm2 增长为2016 年的111hm2 。
1856—1954年间,共有290hm2 的水体被改造为建成区和农业用地,主要来源于原来的沼泽地,1954 年后,水体面积增加了614hm2 ,但主要增加的都是公园中的人工水面。失水率最高的时段是1856—1938 年间(198hm2 )和1938—1954 年间(46hm2 ),其中76%的失水来源于原来的沼泽地,大部分被转化为建成区(47%) 和耕地(25%),只有10%被转化为绿地,此外还有18%被转化为垃圾填埋场。
由于1954—2005 年间的城市扩张,大范围的城市水域(包含沼泽地和湖泊) 被纳入建成区,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新建了869hm2 用以控制洪水和美化城市的水体,其中80%是人工湖,约有206hm2 由沼泽湿地(185hm2 ) 和河流地区(21hm2 ) 转换而成。
研究结果还表明,近160 年来,城市水域的斑块数量和密度虽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在减少。对有效粒度尺寸(MESH)的分析发现,破碎化程度也随着时间而波动,1954 年的破碎化程度最低。景观结合度指数(COHESION) 的分析表明,自1974年以来,城市水域的连通性呈上升趋势。水文项目的影响在1938 年以后显现,这表明城市水域整体减少,但占据比例仍较大,并且联系更紧密。自1974以来,绿色基础设施的总体趋势是碎片化的减少以及连通性的提高。目前,布加勒斯特的城市水域面积约为1208.8hm2 (占行政边界范围的5.1%),其中公园内有111hm2 。
由此可见,布加勒斯特的城市水域系统已经从小而不连续的斑块显著地转变为大而连接较好的区域。此外,水体间连通性通过在城市公园内的整合得到了提高。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绿地和垃圾填埋场被确定为减少城市水面的主要用地类型。研究还揭示了连通性增加的部分原因是沿科伦蒂纳河等水体发展了绿地。另外,就布加勒斯特而言,来自内城的城市水域提供诸如防洪等生态系统服务的潜力非常低,这表明把城市与邻近地区的城市水域连接起来以提供特定的生态系统服务也很重要。综上所述,城市水域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整合具有很大的潜力,其效率不仅取决于结构的连通性,也取决于功能和机制。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8年电子阅读版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官方网站:http://www..org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Email: @vip.126.com电话:021-65983507传真:021-65975019微信号: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官方网站:http://www..org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