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北京居民通勤的“45分钟定律”
分类
(编号:14)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8-12-10 06:12:41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推荐来自微信公众号轨道交通的文章,通勤的“45分钟定律” 从地铁刷卡数据能看出什么。文章基于2011-2017年北京市地铁刷卡数据,进行职住动态关系研究。 [s]研究发现:北京居民通勤的“45分钟定律”[/s] 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45分钟定律”。经过7年的观测,45分钟的地铁内通勤时间(进站点到出站点的时间)可以认为是北京居民可忍受通勤时间的最大值: ——若地铁内通勤时间小于45分钟,居民倾向于延长通勤时间进而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或者居住环境; ——若地铁内通勤时间大于45分钟,即超过了可忍受通勤时间的阈值,居民搬迁职住地时会以缩短通勤时间为目标之一。 通勤是生活中的小事,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幸福感。45分钟的地铁内通勤时间意味着“门到门”的单程通勤时间大致是一个小时。45分钟可忍受阈值的发现可以为北京市轨道线路规划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当然,这一定律只能适用于类似规模的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不同规模的城市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可忍受通勤时间。 [s]地铁通勤者分为四类人群[/s] (1)安居乐业者 (2)迁居者 (3)升职定居者 (4)跳槽者 这四类人反映了长期依赖地铁通勤人群的不同生活状态或者社会经济属性。也就是说,不同群体可能存在着通勤时间与住房成本的不同博弈关系。 可以发现,在大城市里,地铁是不同人群均依赖的重要通勤方式。 从迁居者和升职定居者的经历来看,高品质居住区(包括高品质中小学、医院、城市绿地等)应更多地在近郊规划,以缓解大部分地铁通勤人群的职住分离问题; 从跳槽者的经历来看,需要开通更多从近郊到市中心的地铁快速线,以提高近郊到市中心的通勤效率。 因此,不同人群的职住地分布格局可以为当前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
通勤的“45分钟定律” 从地铁刷卡数据能看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