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城市功能结构的三大要素、规模效率的三大指标、持续发展的三大动力
分类
(编号:4)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8-12-08 11:12:01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本文节选自:周劲.三生·三度·三力:超大城市的功能结构与特征[J].规划师,2018(9):24-29,摘录部分介绍了城市功能结构的三大要素、规模效率的三大指标、持续发展的三大动力。 [h]三生·三度·三力:超大城市的功能结构与特征[/h] [s]生产、生活、生态:城市功能结构的三大要素[/s] (一)生产、生活、生态:城市功能结构的三大要素 “现代城市规划起源于公共健康问题,城市规划和设计通过控制与引导物质环境建设,影响和改变着人与空间环境的互动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居民的健康结果。”以勒·柯布西耶 (LeCorbusier)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将城市的主要功能概括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方面,并被写入1933年国际建筑协会的《雅典宪章》里。八十多年前的这一经典表述到现在也并不过时。从人的需求角度看,居住、工作和游憩分别对应于城市的生活、生产和生态三个方面,在形态上表现为面状斑块化的功能空间,而交通作为线状网络化的要素串联了这三大功能空间。另一个不太显化的线状网络化的要素是市政系统,它以较为隐蔽的方式串联了这三大功能空间(图1)。 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面状要素与交通、市政两大线网型要素共同搭建了城市功能结构。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三生结构往往是不平衡的,正如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一样,正经历从温饱(生产优于生活)、小康(生活优于生产)到富裕(生态、生活、生产兼顾)的三大阶段。不难发现,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越有条件和能力维护好三者的平衡发展,而原生态优越但经济落后的中小城市往往很难控制好各类生产、生活污染源而导致生态质量的持续恶化。当然,大城市逐渐将污染项目外迁到这些中小城市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对于超大城市而言,生产链、生活链和生态链的不断延长已成为明显趋势。生产链越长意味着产业上下游就业机会增多;生活链越长意味着社会包容性越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可以和谐并存;生态链越长意味着生物多样性实现的机会越多,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可能性越大。相对而言,超大城市更有财力、物力和人力将空间管制及环境治理从核心城区延伸至城乡边缘及广大的自然资源保护区,实现全覆盖、全流程和全要素的动态监管,实现生活、生产和生态功能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发展。 [s]二、尺度、密度、速度:城市规模效率的三大指标[/s] 如果说生产、生活、生态的结构决定了一个城市的“体型”和“体态”的健康状况的话,那么尺度、密度与速度就是衡量一个城市的“体量”和“体质”的关键指标。城市的“体量”可以用“尺度 × 密度”来计算。超大城市是基于人口规模来划分的,但是同样是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尺度和密度却相距甚远。从全域尺度看,深圳的行政区面积只有上海的 1/3 和北京的 1/8,但却承载着近两千万的人口。截至 2015 年底,深圳现状建设用地毛容积率已达 1.1,超过了香港的0.97和东京的0.80。 当然,人口密度和建筑空间密切相关,建筑密度又与气候区密切相关,气候区又与地理纬度密切相关。高纬度地区城市密度低,低纬度地区城市密度高,也是符合日照通风等健康人居环境要求等基本规律的。因此,当对不同区位的超大城市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时,不可忽视在同样人口数量或经济体量的状况下,会呈现迥然不同的尺度和密度的情况。 在中国目前已有的七个超大城市(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重庆和深圳 ) 中,深圳或许是尺度最小、密度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在日渐庞大的体量条件下如何继续保持曾经引以为豪的“深圳速度”,是深圳及其他超大城市面临的艰巨挑战。这里所说的速度,不仅是指经济增长速度和建设速度,还指城市的运行速度。从空间使用效率上看,更聚集于交通系统的运行指标。有研究者甚至定量分析和探讨城市每拥堵 1 小时会造成直接或间接 GDP 损失有多大。 [s]三、辐射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城市持续发展的三大动力[/s] 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两大趋势,无论是经济组织之间,还是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竞合关系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有时竞争大于合作,有时合作大于竞争,更多的状况就是竞合联盟。其间的力量对比取决于各自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一个城市要赢得竞技中的优势,不仅要有更高的“体型”和“体态”,还要有更优的“体量”和“体质,更要有更强的体能和体力。无论是何种竞技项目,哪怕是技巧成分占据再大的比例,一个运动员也不能忽视日常的体能训练,这是保证在赛场上能爆发和持久的基本条件。对一个城市而言,既要有对外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又要有保持内部竞争的活力,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城市内在的产业竞争力。所谓“城市”,作为战争防御功能的“城”,逐渐退化或演变为对开发边界的自发坚守,而作为商品交易功能的“市”,却越来越发挥其不可限量的增长潜力和机会。 超大城市不断涌现,其“大”和“密”带来了更多的就业与创业机会,成为持续吸引农村人口的强大磁极。当然,只有“大”和“密”是不够的,否则那些曾经的资源密集型和重工业产业密集型城市就不会衰落了。但要厘清的是,城市衰落并非城市本身的衰落,产业动力的不足才是根本原因(图2)。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
三生·三度·三力:超大城市的功能结构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