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空间》39辑:控制性详细规划创新实践
一、规划背景与前期研究
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以下简称“临空园区”)位于上海市长宁区西外环线两侧,北至苏州河,南邻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面积约5.1km2。临空园区前身为工业园,成立于1993年,经历了由传统工业区向都市工业区(1996年),再向总部园区(2003年)的发展历程。
临空园区的转型与升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产业结构转型的趋势,与此相伴随的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渐进转轨的过程,市场逐渐成为城市空间发展、城市土地开发的基本推动力,政府相应转变成为土地的监管者,而城市规划则越来越成为政府监管土地、实施建设的关键手段,临空园区也在2008年前后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等相关规划。然而由于现有规划相互剥离,缺少对临空园区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园区发展的需要,更难以对园区的开发建设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透过规划前期细致的现状踏勘和企业访谈,我们发现从现有局部建成效果看,纯市场导向的园区开发已经带来诸多问题。由于园区整体定位不清晰,企业入驻缺乏门槛约束,导致园区内企业层次参差不齐;在完全市场环境下,各开发主体更关注各自地块内部办公环境,追求各自小园氛围,忽略大园整体品牌和形象的塑造;自发性较强的纯市场开发使园区内缺乏食堂、商业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这些由于市场自身缺陷所带来的问题无疑影响了商务园区整体品质的提升。
另一方面,原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缺少城市设计控制方面的相关研究,仅仅包含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设高度等基本控制指标,控制内容过于单一,以此来监管市场开发必然难以实现更高的建设目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突破传统规划模式,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失,一个涵盖以清晰准确的发展定位为前提、以形象有力的城市空间为基础、以简洁规范的控规文件为成果的一体化规划呼之欲出。
想要原稿请点击喜欢作者→打赏2元哦
打赏者可获得本篇文章的高清电子版,打赏后请在文章留言区留言(并留下您的邮箱地址),或电话联系我们。
随手转发,让更多小伙伴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