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语酱
编辑丨SaSa
19世纪的淘金热让旧金山海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然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海湾90%的湿地已经消失,海湾面积已经比最初缩小1/3。如若按照当时当地发展规划,这片海湾将在2020年变成一条狭窄的河流。下面这张名为“海湾还是河流”的预测图表达直白、对比鲜明,在当地报纸刊登出来当即引起广泛关注,直接推动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海湾保护运动的开展,后来成为公众意见改变规划的典型案例。

来源:saveSFbay
许多影响城市形态的想法都是通过图表来表达的。简单的图示“压缩”了复杂的想法,它们是表述城市这个错综复杂的有机体不断变化的良好媒介。
如果当年柯布西耶的计划只是大段文字陈述,可能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影响力。随着大数据和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的我们对于城市图表的依赖不减反增。
旧金山湾区规划和城市研究协会(SPUR)选出了对当今城市影响最大的10张图,从抽象的乌托邦设计到跨度千年的气象学统计,它们的出现深刻影响着当今城市的理论思想和物理形态。
图示法有利有弊,它可以是一系列复杂问题的精华提炼,为我们提供一种简洁优雅的交流方式;也可能会人工简化一些需要复杂考量的事情。多年以来,这些图表中的某些部分被过度夸大了作用,另一些则被悄悄隐藏在你喜欢或厌倦的城市景象之中。
1. 埃比尼泽·霍华德 花园城市(Ebenezer Howard’s Garden City)

来源:霍华德1902年《明日的田园城市》
这张图是霍华德1902年展示的田园城市构想。霍华德希望为拥挤不堪环境污染的工业城市提供另一种可能。他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在乡村地区创造更小单位的“花园城市”(单个单元中居住3.2万人),这些小单元之间通过运河、隧道等交通系统相连,有永久的固定绿化带和许多开放空间,以期为生活在贫民窟中的市民创造出一种既生活在城市又生活在乡村的感觉。他给上面这张图取的名字是“一个无烟尘、无贫民窟的城市”
2. 勒·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Le Corbusier’s Radiant City)

来源:勒·柯布西耶1993年《光辉城市》
柯布西耶所作努力同样希望找到一种修复方式解决城市污染和拥挤的问题,但与霍华德不同,他更倾向于城市向上发展而不是向周边发展。以“园中塔楼”(开阔空地中的公寓大楼)被熟知,简而言之就是:建设数量众多的高层建筑,每个建筑被绿色空间环绕。这些建筑位于 “超级街区”中,不同街区被明确划分为不同用途,如上面的设计图中,包含了居住区、商务区、工厂以及仓库。
柯布的想法在后来许多美国城市的“城市更新”中用在了公共住房项目中。下面是著名的普鲁伊特-伊戈公寓的照片,它位于圣路易斯,1956年建成后,仅18年即被摧毁。它是美国二十世纪50年代国家主导的住房计划的重要成果,也是美国城市更新计划失败的一个缩影。

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
3.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广亩城市(Frank Lloyd Wright’s Broadacre City)

来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基金会档案
美国《1785年法令》规定了精确测量及系统划分美国西北地方土地的办法∶基本单位是镇,为每边长6英里的正方形区域。每个镇再划分成规则的众多长方形地块用作个人的土地。土地买卖最小为一平方英里,最低价一美元。镇中均预留土地以作建立学校之用。
如果今天驾车或坐飞机路过美国中西部,仍然可以看到这个法令带来的影响——垂直的路段和方形的农田。赖特将这种乡村土地的几何结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他的乌托邦愿景——让每个家庭居住他们自己的一英亩土地上。然而,这种低密度乌托邦理念实际上助推了全国范围内的郊区蔓延。
4. 街道网格(The Street Grid)

来源:David Rumsey地图集
城市网格可追溯到公元前450年的古希腊城邦米利都,在“需要快速建成”和“可以提前规划”的前提下,网格化似乎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起源于军事营地,它易于辨识和管理,简洁实用,且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有很强的可扩展性。我们曾经的长安城也是一例。
在帝国主义扩张、理性哲学和经济快速扩张等多重因素加压下,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街区网格迎来它的鼎盛时期。1811年曼哈顿规划为其岛上的剩余土地设计了严格的街道网格。1852年,上面这张旧金山地图做了同样的选择,适度忽略了城市的不规则海岸线和地形。然而物极必反。后来的一百多年人们开始怀疑这种看上去“理性又无情”的街道,开始理想化怀念过去蜿蜒的街道,并见缝插针地为城市注入“浪漫的曲线”,这种做法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郊区尤为常见,所获评论褒贬不一。

左:米利都古希腊时期规划 中:古罗马军事营地 右:意大利佛罗伦萨
5.超级区域(The Megaregion)
让·戈特曼(法国地理学家)的“大城市带”
规划师们关于城市或社区范围之外的交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但这些区域也越来越多地通过多样的远程交通获得更紧密的联系,“大都市带”的概念尽管已经不再新鲜。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Jean Gottmann)1961年在他的研究中用这个词代指美国东海岸的大都市区并用地图展示出来,自波士顿开始,包含了纽约、费城、巴尔的摩,直至华盛顿特区。如今,大都市带、大城市群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愈发显著。
6. 横断面图(The Transect)

来自Andres Duany 安德鲁·杜安伊 美国建筑师规划师 新都市主义大会创始人
横断面图是规划家常用的可视化工具,被用来划分不同区域的多重使用功能。上面这幅看起来就很有想法的横断面由美国建筑师安德鲁·杜安伊绘制,它展示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形态演变,包含了自然风光和稠密的城市空间,成为新城市主义者中非常流行的分析方法。
7. “街影”原则(The Setback Principle)
来源:1916年纽约区划法规
被摩天大楼填满的20世纪早期,规划师将他们的研究兴趣开始从街道级别的布局和邻里足迹,转向了直冲天际的高楼体量。1916年,纽约通过《纽约市区划法决议》,对高层建筑的宽度进行了限制,要求越高层建得越窄,并与街道宽度成比例,从而保证阳光仍然可以到达地面。这个新法规第一次从公共利益出发对所有私人用地进行综合管理,主要目的是控制曼哈顿地区的过度开发,控制摩天大楼带来的问题以及该地区过高的人口密度。

纽约市鸟瞰图,阶梯装的墙面在20世纪30年代随处可见
8.诺利图(The Nolli Map)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
这张罗马1748年的地图是佐云尼·巴迪斯塔·诺利绘制的。今天看来它没什么特色之处,但诺利图开创了一种描绘整个城市的方法,放弃了传统的单一焦点。通过这样的视角,城市中每一个街区便一目了然,城市网格的形态更加清晰,发展模式更易分辨对比。
9.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来自凯文林奇,美国城市规划师和作家,心理测绘早期支持者,1960年出版《城市形象The Image of the City》
上世纪50年代的情景艺术家们,以及一些欧洲建筑师和学者对当时盛行的理性现代主义城市更新计划越来越感到震惊,他们所钟爱的城市灵魂特征正在被千篇一律的清洁和冷漠的秩序取代。于是他们通过艺术、游戏、实验等方式收集汇总个人体验,展示城市的偶然性和特征品质,创造了“心理地理学”一词。
他们的调查研究方法和对市民反馈的总结为自下而上的市民参与规划新理念提供了思路和依据。上面的地图是1961年由MIT的凯文·林奇制作,实验项目通过采访等方式,让波士顿市民绘制或口述记忆中的城市(即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从中总结出市民们对城市的共同印象,以展现城市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如今我们喜闻乐见的一些创意地图,如社交媒体特征地图、共享单车使用地图等都是源自于它。
10. 曲棍球棒图(The Hockey Stick)

迈克尔·曼恩 曲棍球棒图
你也许在一些非城市规划类的文章中见过这张图,它出自著名气象学家迈克尔·曼恩之手。这张图展示了北半球工业革命以来的气温急剧上升的情况。
人类住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已成为规划和建筑的核心关注点,人们逐渐意识到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比郊区居民消耗的能源更少。城市发展的未来形态和方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要素,更密集的增长,与运输和其他便利设施的完美结合,也就是“精明增长”,有助于减少我们的“气候足迹”。

美国东北部地区平均家庭碳排放足迹,被红色高碳排放量郊区包围的绿色区域是密度更高的大城市中心区域 来源:CoolClimate Network
资料来源:Citylab、San Francisco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Association、saveSFbay、UrbanScrawl、Wikipedi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