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国度——一段迷失在车轮上又寻找归途的美国往事》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海湾战争之后开始了石油危机。而由1956年开始建设的长达35年建设的美国州际公路系统在1991年建设完成。国会在新的针对道路交通系统的财政投入方面产生了激烈的分歧和争吵,并颁布了新的高速公路法案。
作者也与此年开始了本书的写作,本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作者对上世纪90年代汽车队美国社会、生态和经济等方面摧毁性的影响的描述;第二个部分是回顾由福特T型车诞生至今,汽车文化使如何改变了美国;第三部分是对摆脱小汽车控制的一些未来的展望和畅想。
本书作者为Jane Holtz Kay (1938—2012)。
Jane Holtz Kay 是美国著名的城市设计与建筑评论家,自由撰稿人,早年从事过记者职业。Kay主修美国史,其研究方向和思想体系深受路易斯芒福德的影响,并与其在日后的岁月里成为挚友。
Kay在城市环境保护领域著有三本专著:《 Lost Boston》、《 Preserving New England》和《Asphalt Nation》。早期作品《 Lost Boston(1980)》为其家乡波士顿那些死于现代性空间建设的建筑瑰宝表达了爱的纪念与强烈呐喊。晚期作品《Asphalt Nation(1997)》是其最具社会影响力的著作,深刻揭示汽车文化在过去100年的岁月里如何彻底的改变并摧毁了美国的城市、生活与大地景观,并为人性尺度的交通复兴提供了战略与愿景。此外,Kay也为《纽约时代杂志》等多本知名杂志撰写专栏。
1991年,Kay与其妹妹、女儿等卖掉了汽车,由郊区搬回波士顿后湾社区的公寓内生活工作,历时6年完成了《Asphalt Nation》的创作,并于此践行其价值理念,直至去世。
今天阅读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以汽车逃离为背景,这一章作者主要陈述了一些摆脱汽车文化的策略。作者是一位历史背景的作者和评论家,本书又写于1990年代,所以本章的策略是作者以案例式、场景式和片段化的描述提出的。
领读者张明新在一个本书作者Kay式的开场呐喊之后,从作者的核心内容中提炼出了几个议题,并在读书交流群中展开了讨论。
致谢
简介——后汽车时代:一个决定性的十年
第一章 汽车泛滥:一个带着枷锁的国度
第一节 保险杠挨着保险杠
第二节 社会不公的地图
第三节 布满交通环岛的大地景观
第四节 一条环境毁灭之路
第五节 对健康和呼吸的危害
第六节 汽车文化的代价
第二章 汽车轨迹
第一节 福特T型车与规划的城市
第二节 大萧条前的美国梦
第三节 驶过大萧条
第四节 沥青蔓延开来
第五节 刹车的力量
第六节 三辆车文化
第三章 汽车逃离:从死胡同里找到出口
第一节 停止为了公路的付出
第二节 以生活为目标的区划
第三节 把公共交通换乘拉回轨道
第四节 再中心化的美国
第五节 柔性界面的美国
第六节 正确的财政支出
注释
文献参考
索引
汽车是拯救我们的工具也是毁灭我们的根源。尽管我们在汽车行业犯下了愚蠢的错误,它依然根深蒂固的存在,因为在美国,这是解决流动性的先决条件。四分之三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生活和景观都是以满足汽车的要求为前提塑造的,身在此山中,我们自然无法看到个人乃至全球的困境,或者觉察出我们应当开始逃离它。我们必须要开始援救行动了。结束汽车统治时代的课题有很多,不会仅仅靠一个改变汽车依赖的宣言、一个计划或一个项目就可以实现的。
这条道路是漫长的,未来十年甚至我们这一代人,可能都不会看到汽车文化风向标的转向。这是一个挑战,我们应当开始起步,从想象力和意识形态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帮助下一代人,抵达活力宜居的“新边疆”。放弃汽车,塑造一个人性尺度的活动空间和鼓励步行的城市结构,这项工作就像环境保护运动一样,需要在微小的尺度上,在充分尊重地方性、传统性和尊重个人的前提下进行工作。这项工作及其目标可能并不能像登月计划或者占领欧洲大陆那样激动人心,也不是历史上大跃进那样的心态,但它一定拥有更可持续的前景。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我们需要工具和手段来寻找解决方案。除了抗议“公路”的建设,还应该包括制定新的土地利用法规,合理定价小汽车使用费用,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等。这一进程应当是高度民主和参与性的。小到住宅户主,大到巨头公司,从地方政府的实施策略到联邦政府的顶层设计,都应当在这个新时代的巨变中发挥作用。
第一个议题:道路设计规范究竟是为谁而设计的?
工程师觉得一条盘山公路不符合设计规范,存在危险性,就计划建设挡土墙、扩大其转弯半径并拓宽部分路段。地方居民的意见是:这样的工程做法是会破坏这片土地如画的风景的,而且这所谓的“危险”是对于小汽车司机的,不是本地居民。工程师所谓的以符合“标准、等级和规范”来提升道路是滑稽可笑的,这些标准规范是为谁服务的呢?
再比如说,绵延数英里的公路要无情的穿过农田、要对沿线的学校医院等产生噪音污染,这些巨型的建筑的建设,是武断而未经任何公示的。
对公路所侵占的土地的斗争进行得很激烈。美国风景名胜协会前负责人说道,修改美国州和公路运输协会那版陈旧而毫无灵活性的设计规范指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到立法、游说团体等。每年,风景名胜协会都会列出全美最美最重要的20条风景小径,以保护他们免受破坏。并且促使工程师们开始考虑公路设计在视觉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针对道路“安全问题”的斗争也展开了,工程师们认为公路越大越安全、越快越好;而负责诉讼的律师认为,限速是比砍伐树木破坏环境来拓宽道路更好的提高安全的方式。并列出了相应的数据支持。
霍兵(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
人性化城市、发展公交已经形成共识,包括在美国。从1993年新都市主义出现至今20多年过去了,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Jane Kay一定会对自己书发挥的作用感到高兴。目前美国的道路设计已经考虑了生态廊道、视觉景观等因素,采用低影响冲击等方法。应该也有Kay的功劳。我们国内目前在这方面刚起步。上次开双城管控工作营,深圳张宇星总提到现在已经开始做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道路交通规划师、工程师考虑生态环境和视觉景观,包括驾驶员的感受,不仅是道路设计,也是规划设计上水平的重要内容。倒是我们的规划师首先要真正树立这样的观念,把以人为本和人性化设计落到实处。现在美国要选线规划一条高速公路,生态和景观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规划设计内容。所以,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以人为本。不是以机械化的汽车为本,而是以人和以汽车中的人为主。这个议题应该可以达成共识。
张明新(本书领读者):
这个我感触很深,记得在渤海院工作的时候,就经常为道路的线型,和交通专业的同事 “争执”。 学道路交通专业的同事一定要死死抓住转弯半径等等规范,然后他们提供的方案在美学上就比较一般。记得读本科时读过邬建国的《景观生态学》收获还是很大的。作者也提到公路穿过农田给学校医院等造成噪音等问题的抗争,我记得我上可持续交通的课,英国人就一条从伦敦修到伯明翰的高铁线,讨论了十年,都没有动工!然后看纪录片,社区居民就说穿农田了,影响镇子的学校了等等。我当时觉得,这些问题在中国,根本都没有讨论的空间。甚至是修路新高铁,旧站的超市销售会受到影响,都成为了抗争的理由。
王学勇(天津市渤海规划设计院交通所所长):
我们很希望主干道及以上由我们来定,多考虑交通性;次干路、支路多由规划专业从城市设计角度来定,我们辅以现行规范落地。
马元直(天津市渤海规划设计院交通所):
记得大学里的交通学科的学习确实是工程思维,着重考虑的是机动车交通运行的畅通和车辆安全。汽车运行有其客观物理属性的,所以一定的工程学考虑是必要的。但是在新的理念引导下,道路的选线,车速,与其他交通的衔接等等还需要结合城市规划去综合考虑。
第二个议题:可持续的土地利用需要“3D”模式。Density Designation Design
密度:距公共交通场所8—10分钟步行距离。
定义:改变土地使用定义,增加地块混合度,尤其是车站周边的混合度。
设计:狭窄的街道、树木、设施等,提供步行或骑行的舒适性。
鼓励公共交通的土地利用模式。designation 指的是区划中单一的土地利用性质和分区 需要重新定义。控规中土地兼容性、公交站场服务半径、鼓励步行的道路断面设计。这个议题特别适合以新区为案例进行讨论。
张明新:
后面作者还特意提到了TOD模式。她描述了半天:“像卫星轨道一样画出一个半圆的模式”等。作者也提到了公共交通的复兴,她说有轨电车是由自己的轨道的,但无轨的公共汽车经常被堵住等等。总结一下就是鼓励公交专用道,以及提出美铁、公共交通系统等的合作而非竞争,应当采取多式联运,以及价格方面的优惠等。也提到了恢复铁路系统,应当引入新技术,包括速度的提升、舒适度的提升等来取代小汽车。
我觉得这方面我国的高铁倒是符合了Kay的期待。Kay还指出,有吸引力的公交系统也是塑造一个城市可识别性的手段。比如旧金山,恢复了PCC电车,成为城市一道风景线,也吸引游客。这点我觉得伦敦做的很不错。地铁和公交简直就是文化之一了。
这个是让公交系统成为城市文化和风景的一部分。我觉得公交系统与城市文化、公共生活相结合,是把大众拉回公交系统的策略之一。
霍兵:
土地利用的4个D很重要,也是城市设计,包括控规要重点考虑的,现在也初步形成共识。关键是通过实施来提供水平。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密不可分,需要共同的理论和技术基础,然后才是各自的专业和专长。综合交通体系multiple models在国外早就形成共识,并且做的整体上比较好。Kay期待在政策、定价等方面进一步协调。我们整合的还不够,特别是各行业间的隔阂还是很大的。需要进一步协同,特别是管理上。


今昔对比
马元直:
道路设计的争议表面上是具有服务公众思维的规划师和交通工程师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想是行业间的隔阂,国内的情况和美国有相似之处。去掉高架路,城市都变得更有温度了。
王学勇:
现在有种说法是4D,diversity,density,destination,design。可能是《城市的文明》书中所说,洛杉矶最早通过轨道交通发展,小汽车爆炸式发展后,从1990开始,又开始恢复1920年代的轨道。
第三个议题:针对美国郊区化问题及复兴公共交通系统的愿景,Kay 提出了“再中心化”的策略
策略包括复兴主街、棕地修复、存量更新、滨水复兴等。这些策略今天听起来耳熟能详。章节中Kay 叙述了很多。她引用了雅各布斯的观点:街道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我们必须通过复兴主街来点燃美国城市的灯光,让人们重新回到这里。复兴不仅仅是密度和区划的重新定义,更重要的是不同尺度上的设计,通过微观层面的改造和宏观层面的政策引导。
霍兵:
推荐两篇文章:旧金山除了逛渔人码头,还有Ferry Building的Market哦:
https://mp.weixin.qq.com/s/2TfwYJ5iPnUcz4VQ3eFtqQ
国外城市滨水休闲区经典开发案例(十)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
https://mp.weixin.qq.com/s/D4anD9wuvg94qpH_tnsquA
王学勇:
推荐文章:滨水干道3:看那些高架桥的拆除!!! Freeway Removal:https://mp.weixin.qq.com/s/dXApX7fvglKOEFHkF3Hyfg。
第四个议题: The De-paving of America “塑造一个柔性界面的美国”
核心是要建立两个系统:步行系统和绿道系统,这两个也胜利实现了。至少在规划文本中实现了很多,给人很大震动。
第五个议题:汽车使用成本的代价的讨论
Kay指出,政府在抱怨公共交通使赔钱的。但是私家车带来的城市扩张、拥堵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成本,是及其高昂的。应当整体评估思考。Kay也提到了关于燃油税、拥堵费的合理征收,以及对小汽车征收费用用于公共交通的补贴。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Cost Analysis》一书是一位经济学家写的综合运输成本分析,对交通显性隐性成本的综合分析,以及相应的征税和利用税收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补贴政策。这个涉及到经济学和管理方面,经济学具有的力量好像更大一点,对于政策制定的影响。
王学勇:
小汽车的隐性成本被所有人均摊,这是美国交通经济学者的一大观点。我特别喜欢的Donald.Shoup教授的代表作《The High Cost Of Free Parking》。但我以前在群里推荐过另一位美国教授的书,他反驳搞公共交通,论据也是利用经济学。奥图尔的《城市交通困境》。
推荐文章:公共交通的末日:https://mp.weixin.qq.com/s/o50zmeZ_s037szICCUk_8A。
张明新:
最后这个议题比较复杂,咱们先来一个Kay的结尾,也是全书的结尾,也包含一个很深刻的“议题”。之后再畅所欲言。
我们不用一直沿着高速公路出口一直向外寻找“新边疆”,我们可以从旧场地的复兴和步行尺度的修复中找到“新边疆”。这条路的开端是我们必须要明确“场所”的价值和交通所扮演的角色——让我们更方便的抵达。我们的使命是唤起“transportation”的词根“transport”的透彻理解,这种理解能让我们站的更高,看得更远。
霍兵:
我们可以试着意译一下这段结尾的话:
我们不用一直沿着高速公路来寻找解决小汽车问题的出口,我们可以从城市的复兴和步行尺度的修复中找到新的方法。首先是我们必须要明确“场所”的价值和交通所扮演的角色——让我们更方便的抵达。我们的目的是运送人,而不是运送汽车本身,这种理解能让我们站的更高,看得更远。

Kay1992年在华盛顿大学建筑系演讲后写的文章
这次演讲后,有学生提问: 你开车吗? Kay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她会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从此,她卖掉了她新卖的她的第三辆车,搬到backbay开始了她的无车生活和事业。

上面是Kay关于每辆车需要8个车位论述的证据之一
读书感想
霍兵:
我当年读过这本书有两个主要感受,一是加深了对小汽车的认识,特别是一个车需要8个停车位,好像我们总体规划从来没有考虑过。第二,也认识到小汽车发展的必然。所以,我在博士论文中有关于中国小汽车的论述,题目是"用轮子投票"。我们必须面对这个问题,不能只是喊口号。
Kay花了7年时间,相当于人生的十分之一,工作时间的七分之一,写小汽车,想必做了大量的研究,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汽车。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但我们却缺少像Kay这样的智者和社会活动家。
张明新:
Kay 把美国1900—1990年的历史和汽车文化的发展结合了起来,虽然有些地方有些牵强,但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多不一样多角度的思考。我觉得第二章对我的影响很大,即使通过这90年的历史,我的思考和观点甚至可能是不同于Kay的,我依然很感谢这次阅读。
这并不是一本学术的书籍,有些论点不够有说服力甚至没有论证过程,但是我觉得对于城市规划师,如何摆脱自己专业的局限,从历史、政治、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思考问题,是很有帮助的。我读了这本书,思考的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的问题了,然后这本书也给我,给我们读书群的高年级,提供了很多阅读的素材。
本期书籍 《沥青国度》
原著作者 Jane Holtz Kay
翻译领读 张明新
文稿整理 李灿
编辑发布 杨慧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