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嘉宾 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富海
第三位报告人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春,就福田中心区交通环境综合改造的案例进行分享,强调面向中央活动区(CAZ)地区的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升级、以及交通环境的综合改造,案例涉及多样化的交通分析技术方法。最后强调从关注人的“移动”向关注人的“活动”转变,强调对差异化个体的出行-活动模式的测度和观察。随后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富海对报告进行了点评,结合自己长期跟踪福田中心区的经验,对中心区地区大投资、高强度开发模式进行反思,指出开放性和连续性是中心区的最根本特征,“中心区的路网级别越少越好”。
厦门市规划委员会王唯山副主任就厦门湾区的建设经验进行了分享,强调建设品质湾区、突出城市特质。针对厦门的城市发展愿景,提出“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城市”的三大发展战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十大行动计划。最后以本岛新客厅——五缘湾区的建设进行总结,提出“一个好品质的城市,要从大的理念到各个环节,逐步落实”。

点评嘉宾 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 潘安
随后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评论厦门本岛建设是“以山制城,以城引海”,品质湾区的提出是厦门发展的画龙点睛之笔,“以溪流为纽带,把山区、城市、海湾和大海连在一起。”

报告嘉宾 清华大学教授 张杰
第五位嘉宾清华大学张杰教授介绍了景德镇陶溪川的老厂房更新实践经验,将原有破败的宇宙磁厂改造成瓷器创意园区,集聚一批批优秀的创意人员在此交流生活。在更新过程中关注人的尺度,提出“空间塑造、场所塑造和社会是共生一体”的观点。

点评嘉宾 江苏省住建厅厅长 周岚
江苏省住建厅周岚厅长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将陶溪川更新经验总结为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规划转型的成功,特别强调了规划转型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入存量时代,规划需要回归人的初心,“规划的类型会丰富、多元,不仅仅是法定规划,也可以理解为是综合的空间策略”。

报告嘉宾 中规院上海分院副院长 孙娟
最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孙娟副院长结合北欧三国考察进行分享,总结出城市更新历程中的三个方向,即针对建筑的修补性更新,针对功能的提升更新,以及以城市生活为价值取向的多元更新。在第三种类型的实践中,瑞典皇家海港城、挪威奥斯陆海港城以及丹麦哥本哈根北港分别体现了对可持续、艺术与生活的关注,展现了不同的城市性格与气质,从城市“人”故事里阅读更新也体现了以人为导向的更新内涵。

论坛学术召集人、点评嘉宾 中规院副总规划师 张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菁副总规划师对报告进行了点评,指出北欧观察最大的收获一是北欧人的务实,他们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是停留在口号,而是付诸在具体行动,特别是每一个人在生活方式上的自觉践行;二是他们强调对各类人群的关注,不管年轻人、老年人、儿童,为他们创造各自需要的空间;三是他们的不浮躁,每一个项目都不追求快与规模,一个“5平方公里的地区要建设40年,扎扎实实的态度才能打造如此精致的城市空间”。

对话城镇化——城市品质与生活质量 论坛嘉宾

对话城镇化——城市品质与生活质量 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