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行政设置、现实政治权力等因素,罗天昊首次将中国城市权力划分为九个级。
分别为:
第一等级:北京,首都,超然于一切城市之上。在中国城市中权力最大,国家政策的策源地,国家顶级资源的集中地。全国政治、文化、科技、外交中心,独步天下。
第二等级:其它直辖市。最高首长一般为副国级,集中了强势公共资源。
第三等级:省会城市。广州、武汉等为副省级,普遍特点是:集中了全省最好的资源,最高首长一般兼任所在省或自治区的常委。
第四等级:计划单列市。五大计划单列市均是国家开放城市,在国家行政体系中,普遍是副省级,高于多数省会。为什么排在省会后面?后面将有论述。
第五等级:省或者区内强势的经济大市,副中心城市等。江苏的苏州最典型。
第六等级,一般地级市。在中国占据主流,约为总数的70%以上。
第七等级:省直管市。虽不是地级市,但现实中比县强势。
第八等级:一般县。在中国行政设置中最普遍。
第九等级:镇。除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外,内地镇多数财权事权虚弱。
公共资源与市场资源截然不同,后者可以自由流动,前者却完全取决于权力。比如,广东佛山、江苏无锡,山东潍坊等都是经济强市,但是,它们的共同点是大学少。
是他们办不起吗?不是?
根源就在于,大学是一种公共资源,需要权力审批,不是象办企业一样,想搞就搞。
取决于权力,不取决于市场,但最后却对市场有影响,这种独特的资源,就是城市的公共资源。
尽管北京最近几年奉行了非常严格的人口政策,但是,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的外地人,还是前赴后继潮水般涌入北京,北京到底香在哪里?
北京的最大利器,是公共资源。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医院,最有审批权的机关,最强大的央企,都云集北京。这些资源,才是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替代的。
北京在全国的地位,正如省会、首府在各个省和自治区的地位。
在2017年的统计中,房价普涨的城市中,除个别城市外,所有的省会和首府城市,房价都涨了,这绝非巧合,而是必然。
权力体系的强势地位,使省会能够集中一省最优势的公共资源,这就是哪怕地处不发达地区,但是几乎所有省会城市房价都坚挺的原因。
经济发达的苏州,2016年其本外币存款与GDP的比值不过1.6,但是,经济不发达的甘肃省会兰州,其存款余额与GDP的比重,竟然可达3.4,吸金能力强过苏州。
就医疗和教育资源而言,情况也差不多。江苏的三甲医院,三分之一以上集中在南京,苏州纵使常住人口比南京多,经济总量比南京大,三甲医院却不足南京的一半。
很多没有完全走出审批制的垄断行业、半开放行业,都依赖城市权力体系。比如地级市可以搞城市银行,再发达的县级市,都没有权限搞,这不是市场选择,是权力布局。
充分考量自己在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合理布局未来战略,也是很多城市需要尊重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