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六个联合国“世界厕所日”,今年的主题是“当自然呼唤来临”(Nature Is Calling)。如厕是“自然的呼唤”,然而全球没有厕所可用的人口却高达数十亿,真让人着急!厕所既是“城市的底线”,也是“城市的脸面”,随着“厕所革命”的深入,更多更好的厕所出现,成了先进环境生态系统和城市文明的代表。

治大国如烹小鲜。习近平同志最关心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小事,要求“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近年来“厕所革命”又成为热词,这是中央2015年以来自上而下推动“厕所革命”的里程碑效应。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来到中国考察和工作的外国人就指出,中国城市的公共厕所卫生状况需要改善,这件看似肮脏、不起眼、不值放在台面上来谈的小事情,实际上是城市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19世纪的巴黎成为“世界的首都”,其大规模市政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改善厕所。
随着“厕所革命”推进到第二波,更大规模的建设试点要铺开,更多的将厕所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尝试会出现。一些城市甚至开始搞“厕所综合体”,把社区交往、休闲、商业等功能往条件较好、位置上佳的公厕集成。有些地方则在景区等位置建造高等级厕所,所谓“星级厕所”。一些做法也引起了争议,主管部门要求各地不要把厕所改造得太浮夸,会脱离“厕所革命”的初心。
先不谈厕所可以怎么变,厕所尤其是公共厕所的本质及其背后的文化演变,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史、文化史来获得视角。毕竟,人人都要上厕所,急起来了人人都想找厕所。小编把多年前开始收集且一直在更新的“公共厕学”书单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增加一点儿对厕所的有趣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