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国际设计工作坊隆重开营,设计任务正式发布,专家团队整装待发。

11月16日下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国际设计工作坊隆重开营。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Milena Ivkovi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石楠,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受邀出席开营仪式,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大威,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大运河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金洁到会致辞。Milena Ivkovic详细介绍了工作坊情况。院长梅耀林发布了此次工作坊的设计任务。来自新西兰Unitec国立理工学院(奥克兰)的Dushko Bogunovich代表专家团队发言。

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缪学为主持开营仪式
仪式由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缪学为主持。他介绍,参加本次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国际设计工作坊的专家共计25位,其中国际专家9位,国内专家12位,特邀点评专家4位。

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大运河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金洁致辞
金洁表示,希望各位专家以专业的指导、国际的视野,谋划最能体现苏州特色的规划建设方案,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画好图、指好路,为国家试点探索路径、打造样本。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大威致辞
刘大威指出,大运河苏州段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此次工作坊选择盘门至山塘街这一极具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规划设计,其最终成果和经验方法有助于为国家文化公园的技术方法与理论研究提供样本示范。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Milena Ivkovic介绍工作坊情况
Milena Ivkovic介绍了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的基本情况和项目经验,并表示此次工作坊研讨成果将会向国际传递,相应理念及措施或将会被带入到城市规划具体项目实施中去。

工作坊正式启动
随后,与会领导共同为工作坊启幕。

院长梅耀林发布工作坊任务
梅耀林对本次工作坊设计任务进行了详细说明,专家团队将在一周时间内,对3.1公里的运河遗产河道和20公顷的盘门周边地段进行总体和详细设计。
总体设计意在从整体层面挖掘大运河及其沿线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关注线性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传承与利用;通过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融入多元城市功能,带动地区的整体复兴和城市活力的提升;探索形成将历史文化景观转化为国家文化公园新的理念和实践方法。
详细设计立足于对历史文化景观的认知和场所环境的分析研判,寻求多样化的手段落实国家文化公园特定功能,彰显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价值;将保护历史文化景观与当代塑造相结合,形成特定的文化地标;改善城市街道和滨水环境和景观,优化运河沿线地区交通组织,营造场所空间和氛围,形成内涵丰富、适宜人居的整体环境。

专家组领队Dushko Bogunovich发言
“中国总是给世界带来惊喜,西方人认为苏州是‘东方版的威尼斯’,来到中国我才发现,其实应该说威尼斯是‘西方版的苏州’更贴切!”在Dushko Bogunovich看来,水城苏州是一座非常具有活力的城市,有自己的独特性,与世界其它水城相比,它与自然的联系更为紧密、更加生态、更加可持续。“我去过世界上很多城市,苏州令我印象深刻。”
他认为, 中国大运河苏州段保护状况良好,至今还在使用中,而且苏州还具有良好的公园建设基础和宝贵经验,专家团队将会利用这一周时间,努力发现它的独特性,挖掘深层次文化意义。盘门地区的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专家团队将会寻找最适合它自身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更加关注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强化大运河与城市生活的关系,让市民更了解大运河文化,更充分共享城市公共空间。“我想通过这次规划设计工作坊,让世界了解中国正在推进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多么了不起!”

会议现场
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外事办公室、、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苏州运河沿线地区宣传和文化部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相关人员参会。现场还吸引了省内外十几家新闻媒体参会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