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原有的城市格局被不断更新,许多历史建筑被新建的高楼所替代、宽广的道路穿越了整个历史街区。与此同时,一些位于城市历史风貌区范围内的历史街区,由于其街区道路狭窄、建筑布局紧密、基础设施陈旧、改造受到限制等原因在城市的交通网络系统中成为了事故多发区域。
本刊第8期发表了周霏、李瑾的论文《交通稳静化在历史街区中的实施可行性研究》,以探索城市历史街区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为目的,通过对国内外交通静化案例的分析,以上海衡山路-复兴中路历史风貌保护区中的思南路历史街区为调查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对象街区周边的交通现状,分析人们的道路活动、交通行为等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中国城市中的历史街区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综合探讨交通稳静化在城市历史街区中的实施可行性。
交通稳静化(Traffic Calming)是城市道路设计中减速技术的总称,又被称为交通宁静化或交通平静化。在20世纪60年代荷兰通过实行第一个安全道路计划(即Woonerf计划)首先提出了交通稳静化的理念,此理念亦将原有的街道空间回归给行人。此后,荷兰通过此计划将道路进行了分流规划、物理限速和交通导向,从而改善了社区的居住安全,形成了稳静化的出行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在1963年英国学者柯林·布坎南(Colin Buchanan)的《Traffic in Town》一书的出版进一步推动了交通稳静化理念的在欧洲各国传播趋势。在1997年运输工程研究所(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佛罗里达坦帕市(Tampa)的会议上,对于交通稳静化的理念给出更为具体和明确的定义:即在设计实施交通系统的同时通过物理性措施和政策条例、技术标准等方法的结合,从而降低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改变机动车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改善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道路环境,以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的可居住性和易行走性。
交通稳静化主要有以下3个措施:
(1)水平速度控制措施。指改变传统的直线行驶方式以降低车速。主要措施包括交通花坛、交通环岛、曲折车行道和变形交叉口。
(2)垂直速度控制措施。指把车行道的一段提高以降低车速。主要措施包括减速丘、减速台、凸起的人行横道、凸起的交叉口和纹理路面。
(3)中央隔离岛。指设置在交叉口处,并沿主路中线延伸的交通岛,其长度大于支路进口的宽度,以阻断来自支路直行车流。适用于支路与主路相交且支路直行车流不安全的交叉口和主路左转车流不安全的交叉口。
▲ 图 | 伦敦市内的交通静化措施
Fig Traffic calming measures in London (a) Bicycle paths (b) Curved roads for deceleration effects
▲ 图 | 日本的交通稳静化措施
Fig Traffic calming measures in Japan
▲ 图 |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交通稳静化措施
Fig Traffic calming measures i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Minhang Campus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历史街区已渐渐成为了城市中的旅游新地标,同时也加大了历史街区及其周边的交通压力,增加了交通安全的隐患。历史街区中的“永不拓宽的街道”使得这些道路中存在的交通问题,不可从规划施工等硬件上改变而只可通过政策措施等软件进行引导和管理。因此,交通稳静化可以作为城市历史街区中交通治理的方案之一。
▲ 图 | 彩色铺装突出“自行车专用道”
Fig Color pavement highlighting of the “bike lane”
▲ 图 | 路面的彩色减速带和限速标识
Fig Color deceleration belt and speed limit mark on the road pavement
交通稳静化是一种技术手段。
交通稳静化是一种倡导将道路空间回归于行人的理念。
交通稳静化更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意识。中国的历史名城和历史街区不仅要保留城市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建筑风貌,更需要创造安全良好的居住空间、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
前方历史街区,敬请减速慢行。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了解更多《》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关注我们,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