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王健林:志在文化产业,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名
分类
(编号:12)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3-12-26 23:54:11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当城镇化变新型的时候,文化、旅游成为新的发展抓手,地方政府与开发企业,都看中了这个有可能带来地方繁荣的产业,万达集团通过多次转型,每一次都卡在了点上,这次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再次聚集了公众的目光。 万达集团王健林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称:“这是我第一次面向社会、就万达文化产业做公开演讲”、“万达文化集团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800亿元收入,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名”。 12月25日,在《成都商报》举办的“我看未来20年”大型公益演讲中,一心要打造世界一流文化企业的内地首富王健林作出如上表述。 从“逼上梁山的被动”到“自觉转型升级”,王健林说,万达向文化产业转型经历了“思想上的跨越”。此后,万达引进电影院、KTV等文化元素,跨国收购了AMC院线,如今万达又投资百亿打造文化旅游城。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突出中国文化特色。”王健林如此概括万达文化产业的战略及核心。在他看来,文化已从“事业”进入了“产业”,要做出影响世界的文化品牌,万达唯有从模式上革新,“小打小闹不行,要大投入大产出。”
“大投入,大产出”
经过几年历练,万达文化产业迎来大规模发展阶段。 2012年,万达文化集团收入达到了208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文化企业,“是第二名的两倍,”王健林说,而在万达集团2013年下半年发展规划中,文化产业已是其工作重点。 公开资料显示,万达文化集团上半年收入109.3亿元,其中备受关注的AMC公司收入13.43亿美元。“2013年万达文化集团按资产计算将超过400亿元,收入会超过250亿元。”王健林透露。 而要把中国文化产业做出品牌,王健林说,“一定要革新文化产业模式”。如何革新?他给出六字答案:大投入,大产出。 “此前大家做文化产业都是小投入,一台戏、一部电影地做,”王健林指出,“这种模式存在两个问题,首先不能快速做大,第二效益非常低。” “很多人认为大投入意味着大风险,其实不然,小投入风险才大,”王健林说,“大投入不会一拍脑袋就干,会有充分分析、反复琢磨,更要做收入预测计算。” 他以明年即将在武汉与大众见面的舞台秀《汉秀》和电影科技娱乐项目为例,这两个项目仅建筑和设备就耗资60亿元,“这是非常大的投资,目前已进行到即将卖票的阶段。” 在王健林看来,这种大投入一定有大产出。“虽然成本60亿元,但这两个项目年收入预计最低10亿元,扣掉成本后效益非常可观,几年就能收回成本。”根据王健林的预计,上述两个项目开业后,会创造中国单个文化项目收入之最的记录。 “大投入大产出”的背后是王健林的“大目标”:“万达文化集团有一个很远大的目标,力争在2020年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名,而一台戏一台戏地做、一部电影一部电影地拍,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2012年全球文化企业50强报告显示,万达文化集团仅位列38名。 “文化旅游城的投资都是百亿级,最小的西双版纳文旅城也投资了160亿元,其他的都在190亿元以上,这么大投资我们也做了保守收入预测,每个项目的收益都在几十亿元,”他说,“有这么多项目支撑,才可能实现目标,缩短与世界文化企业的距离。” 从王健林决定带领万达进军文化产业以来,质疑声就未断过。一种声音提出,万达文化产业就是打着文化幌子搞房地产。 “这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王健林回应道,“我做房地产的目的是为了做文化产业。现阶段做文化产业还没有这么大的现金流,一个文化旅游城需上百亿元,所以一定要通过房地产得到一些现金流,来稀释投资成本。”
“多要素”融合模式创新
“随着过剩经济的到来,尤其是受高新技术、互联网等因素影响,单一业态受到极大的冲击。万达进入文化产业后,开始强调一定要多要素组合,标准化生产,比如万达广场,把电影院、KTV、电子游戏、儿童娱乐等引入进来,人气、商气也都起来了。”王健林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王健林的前述说法,充分体现了第三代万达广场的典型特征,除了商业部分“只租不售”、“订单”地产两大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购物娱乐休闲一体化,成为一个城市区域快速升级的发动机。 此外,万达通过聚集全球人才优势并成立 “万达文化旅游研究院”,正加速谋划第四代升级作品,也是一个更宏大的万达文化旅游城,在业内俗称“万达城”。在王健林的眼里,这是万达首创的文化、旅游与商业融合模式。 今年4月,万达集团全国首个万达城项目落地“冰城”哈尔滨,南昌“万达城”也于2013年上半年动工。 在王健林看来,万达所要做的是文化内容与形式、科技的结合,比如互动影院,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后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借助高科技,传统模式是行不通的。
突出“中国”元素
继香港迪士尼之后,内地首个迪士尼主题项目早在2011年4月就落地上海。 “当然,这种主题公园提供了游乐场所,但这些完全是美国文化模式,比如语言、卡通形象、故事等。”王健林表示,“假如中国引入的都是美国的文化品牌,做得再好,但也不是自己的。我们必须突出中国文化特色,不能照搬美国,我们(万达)正在朝着这方面努力。” 据王透露,万达集团正在无锡投资一个几百亿元的大型文化旅游城项目。“比迪士尼更复杂,也有室外的大型游乐园,但还有一个室内乐园,以及世界上第一个儿童娱乐园,电影院、大型商业中心等配套。” “无锡这个项目,我们极为看重,目标就是要PK迪士尼。”王健林说,“将来做文化产业不看别的,就看两个核心指标,一是入园人次,一是收入规模。” 在快速的扩张中,这些项目是不是简单地在全国复制?王健林回答说,未来这些项目将会突出地方特色,比如西双版纳项目突出茶马古道,无锡项目突出水漫金山寺,合肥项目突出徽文化,长白山项目突出冰雪等室外景观等。每个项目都要花大力气来创新,用不同的地方文化特色来支持项目的地方特色与运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