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人居署 编著
王 伟 那子晔 朱洁 李一双 译
责任编辑:董苏华 孙书妍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
2018年,恰逢现代城市规划先驱埃布尼泽·霍华德先生1898年出版《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的120周年。
田园城市理论在其产生后的120年间虽被屡屡提及,其经典的理想城市原型图解更是在国内成为城乡统筹规划汇报的必备素材,但遗憾的是仍有很多人先入为主地简单从它的空间结构形态、如卫星城、绿野、环形加放射的路网这些表面的东西去理解,片面解读了它的思想精髓与实质。

《明日的田园城市》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规划专业读物,而是一本融经济学、社会学、规划学、管理学等为一体的有关人类社会与城市发展议题的思想著作,它的内容逻辑慎密,通过13个章节对“田园城市”的用地及其来源、收入和支出、行政管理和运行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在由金经元先生翻译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第一章 城市——乡村磁铁
第二章 田园城市的收入及其来源——农业用地
第三章 田园城市的收入——城市用地
第四章 田园城市收入的支出概况
第五章 田园城市的支出细目
第六章 行政管理
第七章 半市营企业——当地人民抉择——禁酒改革
第八章 准市政工作
第九章 预计到的困难
第十章 各种主张的巧妙组合
第十一章 遵循的道路
第十二章 社会城市
第十三章 伦敦的未来
因此,单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探讨城市问题并非霍华德先生的本意,他的思想也并不像公式一样可以简单套用于规划方案。霍华德先生比一般的规划者看的更为深远和全面,不会停留于城市物质形态的表层问题。正如从上述章节目录看到,书中霍华德先生运用了大量的篇章来论证田园城市在政治、社会、经济方面的可行性,而对于理想城市的具体形态却着墨不多,即使有所触及,其目的也只是为了使田园城市在民众眼中更易理解、更有吸引力,更易被大众接受,在其对建设资金的来源、土地收益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收支、城市的经营管理精彩论述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其财政方面的运营:
? “田园城市和其他市政当局之间的最本质区别之一是取得收入的方法。它的全部收入来自地租……”;
? “我们已经看到,田园城市属于托管人,他们受全社区的委托(在偿还债务以后)掌管这些土地,因而逐渐上涨的全部增值就成为这座城市的财富。”
? “税租分为三种,第一种地主地租用于偿还债务利息,第二种偿债基金用于偿还购地债务,第三种地方税用于公共事务。”
? “所以,尽管租金可能上涨,甚至上涨很多,它也不会成为私人的财富,而将用于免除地方税。我们将看到,就是这种安排会使田园城市增加它的磁力。”
上述运营举措的意图在于逐步消灭地产主,最后将城市税租完全用于人民,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此同时,对田园城市的支出,霍华德先生考虑的更为细致周到,详细的列出城市建设和维护所必需的12项支出。通过收入支出的计算,他认为“田园城市”的收支平衡可以轻易地做到。
最终,在“田园城市”中人民不但减少了赋税,还拥有了土地、稳定的收入、舒适的住房、便利的交通和健康的环境。从社会改革和城市运行的角度,霍华德先生全面完整的勾画了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未来城市的发展框架。
回归当下,中国城市与城镇化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深水区,城市新老问题交织、新旧动能转换、新旧理念转变等等同时涌现,对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提出一系列迫在眉睫的现实要求。在这其中有一条隐形却十分关键的主线:城市发展与城市财政。
没有强大财政实力的城市是弱小的,没有持续财政收入的城市是弱小的,没有健康财政收支的城市是弱小的。改革开放40年,城市财政的成功与否成为决定一座城市兴衰的关键之源。因为城市规划的实施、公共服务的供给、公共物品的运维等诸多维系一座城市正常运行的工作需要巨量的公共财政给予支持,如果这座城市要变得更美好、更有竞争力则需要更加巨大的财政支持。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及“金融19次、财税5次、资金5次、融资9次”,这种转型的巨大需求对探索富有财经特色的、具有城市财政与投融资、运营关键技能的城市规划公共政策提出了很高要求。
与此同时,进入深度城镇化阶段的中国城市金融化特征日益明显,土地财政、住房资产等推动着金融创新但也蕴含了潜在的风险,近年一系列改革和政策的推出,包括国家财政预算改革以及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加快房地产税立法以及对土地财政的管控,防范房地产泡沫和金融风险,以及PPP的兴起,都折射出如果想治理好中国城市必须具备能够从财政和金融的视角深刻认识城市运行规律的能力,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
2016年,联合国第三次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正式审议通过指导世界各国未来20年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城市议程》,确立建设公正、安全、方便、负担得起、有韧性和可持续城市的愿景,激励人们重新思考如何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并在城市中生活。其中明确提出致力于的新城市议程的城市范式转变将会:“改变我们对城市和人类住区的规划、融资、开发、治理和管理方式,认识到可持续的城市和区域发展是实现全人类的永续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支持有效、创新和可持续的融资框架和工具,完善市政财政和地方财政体系,以创建、维持和共享由永续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包容的价值”。
联合国人居署认为新城市议程是一项以行动为导向的计划,其中提供给城市领导者满足经济,社会和监管环境的恰当的融资机制和框架是奠定其实现新城市议程目标的基石。为此,组织编著《财政规划——写给城市领导者》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出版物——融汇了来自超过15个公共、私人和多边机构的30 多个专家作者为发掘建设和维持城市繁荣所需工具而共同辛勤工作得来的智慧结晶,对城市化迅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以及城市拥有的各种融资工具进行了前沿,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对全球代表性的城市财政管理、城市建设融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特别是针对城市扩张、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旧城改造、土地收入、房地产等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建设与转型密切相关的融资选择做详尽阐述。通过为城市领导者提供一系列强调可持续性,包容性和财务自主性的广泛融资解决方案,本出版物将有助于就城市如何审视融资以支持重大资本支出,基础设施维护运营和公共服务提升提供有益经验与讨论。
《财政规划——写给城市领导者》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城市财政导论
第一章 城市财政的原则
第二章 扩大城市收入
第三章 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
第二部分 设计融资产品
第四章 非税自主创收型收入
第五章 绿色市政债券
第六章 集中打包型融资机制
第七章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第八章 规划型城市扩张的融资
第九章 财富分享:私有土地的价值与公共利益
第十章 房地产开发在城市化中的角色
第十一章 最不发达国家城市融资资本市场的完善
第十二章 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制定与管理
第三部分 交叉议题
第十三章 贫民窟和非正式定居点的投融资
第十四章 人权、性别平等和青年的交叉问题
第十五章 地方政府与经济发展、生产力与空间分析
重温《明日的田园城市》,对今日城市规划工作有一种追本朔源的意义。《财政规划——写给城市领导者》则冥冥之中完成了对120年前思想的现代呈现。在现代城市规划历史上,没有一个空间问题不是来源于社会经济问题,而没有一个空间技术上想解决的城市问题的最终解决是仅仅通过空间技术手段解决的。
中央财经大学城市管理系王伟博士领衔的译制团队希望《财政规划——写给城市领导者》的译制出版,能够继第一册《城市规划——写给城市领导者》之后,继续为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城市领导者与规划师带来观念上的新启发和操作中的新借鉴,丰富和提升城市领导者、规划师现代化、国际化的视野、知识与能力,持续助力中国城市从“速度建城”迈向到“品质营城”这一更高品质、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和治理水平。
经销单位: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
网络销售: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www.cabp.com.cn
中国建筑出版在线:www.cabplink.com
中国建筑书店:www.china-building.com.cn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淘宝天猫商城:zgjzgycbs.tmall.com
博库书城:www.booku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