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融入景观,是强调在控制建筑体量与街区尺度的同时,以维护自然的廊道为设计的出发点,将城市与它所在的自然本体相互融合。作为对麦克哈格理论的批判性继承,景观都市主义依然坚持保护生态敏感区域,但拒绝将生态景观理解为田园式的都市绿洲。与麦克哈格过多强调廊道、节点、边界等空间布局的重要性不同,景观都市主义认为应该从生态流的角度入手,学习生态恢复的操作手段,借用城市基础设施,通过长时期的实践操作,以改善城市整体和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循环系统。所以景观都市主义将城市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比城市空间与景观相互融合更进一步的是景观与城市其他要素的协作。传统规划的失败,在于他们认为城市空间比其他城市要素,如资本积累、全球化、供应链分工、信息流动更能塑造城市特征,并且试图将日益多样化、灵活化以及复杂化的城市生活圈,限定在提前预设固化的城市空间框架及功能分区内。景观都市主义的学者们清晰的认识到,简单的城市与景观的空间关系并不能适应一个动态变化的城市。因此,景观设计师追求城市景观与各种不同的城市元素,以开放的姿态展开深入合作。
如高线公园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为美国同类项目提供了从策划、设计到运营的新模板。非盈利组织“高线之友”(Friends of the Highline)通过前期募集的少量资金,筹备了设计竞赛;又通过广泛的竞赛成果宣传,得到了第一笔赞助资金,并完成一期项目的施工。政府方面虽然未能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但通过税收政策的再设计,设立特别的地产税区域,由此获得的额外税收负担了高线公园的日常养护,为高线公园长久活力的维持提供了保障。在一期项目获得空前成功的前提下,通过与私人开发商的合作,二、三期的投资得以完成。除高线公园项目本身所需的资金,“高线之友”将多余的基金用于支持当地艺术家的创作和城市文化活动。容纳艺术装置和艺术活动的高线公园,也逐渐演变成为纽约新晋的艺术文化中心。优秀的设计让高线公园变成城市景观名片,它所撬动的是复杂的城市资本、政治、社会网络。优秀的设计方案叠加复杂的城市要素,使城市景观发挥超越都市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