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一则,文中有大量微信公众平台推荐,对保护更新感兴趣可以关注。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传统四合院区改造更新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重大课题。随着长期以来的不断探索,社会各界也逐步形成了核心共识,即:北京旧城的未来规划发展应摆脱对政府力量“自上而下”推动的过度依赖,而是应由越来越多的民间团体、社会组织来共同协调参与。近年来在北京旧城这片热土上,青年志愿者的参与如星火燎原一般迅速发展,各类组织自发向普通公众积极传播名城保护价值,同时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区域和问题自发组织力量调研、发起讨论、撰写报告等,把“推动名城保护”的进程逐步推向完善,也各自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借西城区名城委成立汇集各方社会组织的“青年工作者委员会”的契机,本次论坛特别邀请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地理中旅行&乾隆地图、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爱上百万庄小组、我们聊建筑、旧城吃喝玩乐地图、C太太的客厅等民间志愿团体,以及白塔寺和大栅栏实施主体分享各自工作经验,旨在首次将多家自发开展旧城保护工作的社会组织邀请到一起,公开分享各自理念、传递宝贵经验、畅谈工作设想。13:30-13:40入场、领取材料
14:00-14:10开场发言
14:10-14:20领导致辞
西城名城办致辞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致辞
14:20-16:00主题分享
16:00-16:10休息
16:10-16:30主题分享
16:30-17:00沙龙
17:00-17:10结语及抽奖
主题演讲
1 《青年志愿群体参与历史名城保护的案例分享》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业人士的知识、智慧和倡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其他各学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促进,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人士加入到文保工作中。特别是青年群体,他们对文化历史有较高的热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公益组织中。CHP成立以来,积累了很多这样的案例,希望与同行们分享。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CHP)是2003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册的民间公益组织,宗旨是帮助社区居民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主要工作领域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公民社会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复兴和媒体动员。CHP成立至今,先后在云南勐马、贵州从江地区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阿尔村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复兴项目。在北京旧城则开展了“老北京之友”,“北京传统四合院修缮培训”和“文化小径”等项目;同时,举办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讲座、纪录片放映、传统文化与手工艺的公众参与和体验等活动。缘起一份手标的地图;对北京的理解与发掘;带着“老北京”发现“老北京”;共享一份美好建筑地图;“在地理中旅行”团队的新年计划与志愿者招募。“在地理中旅行”活动主要关注北京建筑历史及空间结构研究,曾组织“寻找北京秘密花园”近20场,并组织地理分享沙龙、建筑学读书、志愿者培训等活动。在2014年新年组织的“从一生到一世”新年跨年暴走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500名左右。公众号:在地理中旅行。“寻找乾隆”活动组织城市爱好者按照乾隆地图对北京现存胡同片区进行实地踏勘,精确记录建筑留存情况及宗教/建筑沿革口述史,同时整理收集北京历史故事收集与地理坐标信息。百万庄小区是中国居住建设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对我国的居住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是现在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为了更新和整治日渐破败的新中国第一住区,志愿者们以“爱上百万庄”的热情积极参与,希望能留住百万庄,保护百万庄。“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微信公众号由中国两岸四地民间的青年规划师和学者发起的民间组织。联盟的核心成员来自国内外规划设计机构、城市建设领域的专业人士,同时积极吸纳热爱城市、关注城市问题的非专业人士。联盟崇尚硅谷马车轮酒吧的“非正式交流氛围”,它曾是硅谷奇迹最神秘的催化剂。联盟认为规划师应心怀理想,希望通过发布原创文章和组织相关活动,为规划师和大众提供独立思考的专业平台和催化创新思想的熔炉。迄今为止,联盟发布原创文章几十篇;组织了若干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沙龙,主讲人包括赵燕菁、王军和赵幸等业内知名专家和学者;另外,2015年6月发起的“爱上百万庄”社区营造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联盟微信号:chinayouthplanner;邮箱:chinayouthunion15@163.com;官方微博: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我们聊建筑》课程小组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7级本科生创办,是一个为北京的高中生讲授建筑学选修课程的学生组织。《我们聊建筑》的建筑教学开始于2012年春天,起初创办这个小组的目的很简单——我们都很喜欢建筑,那为什么不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呢。在此基础之上,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广义的)建筑应该像音乐、美术一样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被普及:通过学习建筑,学生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启发心智,日后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感知身边的建成环境,提升公民意,增强对于城市的认同感。之所以选择高中生作为建筑普及的开始,是因为他们还恰好处在专业选择的节点,正常教学之外我们还能为有意愿以建筑为日后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专业上的指导。目前,《我们聊建筑》课程已经开设了5年10期,开课学校从最初的北京四中一所学校扩展到了四中、实验、清华附中三所学校。经过五年的发展,《我们聊建筑》在开课学校当中已经积累了极高的人气。同时,随着授课教师的更替,新的想法也不断融汇进来。我们相信 “我们聊建筑”系列课程一定会越来越精彩!“我们聊建筑”是一系列面向中学生的建筑与城市普及教学活动,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于2012年发起。我们认为,(广义的)建筑应该像音乐、美术一样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被普及:通过学习建筑,学生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启发心智,日后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感知身边的建成环境,提升公民意识。如今我们与北京三所高中长期合作,开展“我们聊建筑”选修课。在过去的八个学期里,参与学生近300人,教师30余人。教师大部分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和本科生,也有一些来自其它学院、学校或工作单位。“我们聊建筑”课程一般长12周到16周不等,分建筑与城市两个版块,期末的综合性作业“搜城记”引导学生调研北京旧城的一个街区,并由全班共同完成一幅手绘地图。旧城古老却葆有顽强的生命力,不知不觉中,许多有趣而不易察觉的“微更新”正在这里发生。只有走进旧城才能发现它、了解它、爱上它并开始思考它。我们将以规划师的视角告诉你如何观察旧城、理解旧城、玩转旧城,以及我们是否能够用自己的双手一起保护它、改变它。“旧城吃喝玩乐地图”是从规划师视角关注旧城内微更新项目、发起城市更新相关讨论的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不定期介绍旧城里值得一探的历史建筑、创新改造、文化场所和吃喝玩乐去处,旨在通过有趣的改造项目吸引公众对旧城产生兴趣,进而能够走进旧城、了解旧城,并共同思考如何解决旧城存在的问题。目前平台已形成十余人的志愿作者团队,陆续发布对旧城内数十个更新改造项目和文化活动的介绍文章,并发起关于老北京菜市场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于201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在大栅栏天陶菜市场召集设计师、居民、菜贩共同举办“菜本味”市集,取得了良好效果。白塔寺社区营造中心,由北京市规划研究院、新街口街道办事处(白塔寺属地)和白塔寺项目实施主体,三方联合拟建,应对北京旧城长期发展所面临的社区文化、环境、配套、特色、组织等问题,以白塔寺地区为试点探索适合北京旧城的社区营造发展战略与模式。白塔寺地区的保护与修缮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北京旧城所有历史风貌保护区在保护修缮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在有机更新中平衡新与旧、历史风貌保护与当代功能需求之间的关系。 “白塔寺再生计划”以此为出发点,按照北京首都功能定位,制定出人口持续疏解、物质空间更新、基础能源提升、公共环境再造、培育文化触媒和区域整体复兴的实施路径,使其能够成为具有一定文化价值且能够广泛容纳现代与未来城市功能的传承载体和生活空间。在保持独具一格的胡同肌理和老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居住片区原有居住功能属性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植入艺术、设计、文创和展览展示等新的元素,全面营造传统、创意、时尚相融合的新文化街区。7 《开放历史街区的“围墙”的破与立——以大栅栏更新计划为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关于不再建封闭住宅小区的意见引起社会广为讨论,而作为胡同四合院的历史街区似乎是自然的开放街区,似乎无街区外“围墙”可拆,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四合院沦落为大杂院,院内“围墙”在违章的夹缝中道道立起,在当下城市开放街区发展的指导中,如何破除历史街区的“围墙”之隔,如何复立开放街区的“共生”之势,大栅栏更新计划将以的五年来公众参与先锋实践,与你分享历史街区的跨“界”复兴与社区共生。大栅栏更新计划于2011年启动,是在北京市文化历史保护区政策的指导和西城区区政府的支持下,由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区域保护与复兴的实施主体,与北京大栅栏琉璃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创新实践的、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基于微循环改造的旧城城市有机更新计划;同时成立了一个开放的工作平台——大栅栏跨界中心(英文名:Dashilar Platform),作为政府与市场的对接平台,通过与城市规划师、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师以及商业家合作,探索并实践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有机更新的新模式。大栅栏更新计划制定了“区域系统考虑、微循环有机更新”的整体策略,进行更加灵活、更具弹性的节点和网络式软性规划,视大栅栏为互相关联的社会、历史、文化与城市空间脉络。通过节点簇式改造,产生网络化触发效应,尊重现有胡同机理和风貌,灵活的利用空间,实现“在地居民商家合作共建、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主动改造,将大栅栏建设成为新老居民、传统与新兴业态相互混合、不断更新、和合共生的社区,复兴大栅栏本该有的繁荣景象。主持人——许舒涵 “乡愁北京”团队首任队长 “爬山虎”团队成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牵头人
旧城吃喝玩乐地图创始人
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请先点击文章上方蓝字关注“爬山虎BIT”微信公众号,然后猛戳菜单栏里的“活动报名”留下你的个人信息就可以了。请注意分有学生报名口和工作人士报名口两个不同的报名口哟,不要填错啦。

爬山虎工作室/Beijing Ivy Talk
—— 访谈 · 论坛 · 展览 ·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