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演讲人:徐林(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
(本文为现场演讲摘录,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详细内容请关注《》2018年第6期)
徐林先生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报告介绍了发展规划的功能和内涵演进,并从发展规划的角度看城市规划,提出了城市规划中的矛盾和问题,最后对城市规划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1
我国发展规划功能和内涵的演进
(1)计划经济时期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发改委的计划主导作用很强,发展计划具有主导社会资源配置的功能,带有较强的指令性特点,也存在低效的问题。
(2)改革开放后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发展规划转向宏观性、战略性和指导性,规划内涵从经济计划扩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十一五”规划
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对发展规划功能逐渐进行调整,规划功能从宏观性、战略性和指导性转向战略性、指导性和约束性,在与政府职责密切相关的领域强化约束性,规划内涵向空间结构调整扩充,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在涉及到资源环境等与政府职能密切相关的领域设定了约束性的目标等。
(4)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十一五”之后,开始组织研究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纳入发展规划系列,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和制度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开始形成构建空间规划体系的想法。
(5)“多规融合”到“多规合一”
“十一五”时期开始选择江苏苏州、大连庄河、福建安溪、广西钦州、四川宜宾、浙江宁波等六个市县开展多规融合试点,“十三五”时期拓展为市县多规合一试点。
2
从发展规划看城市规划
报告从发展规划的视角提出了城市规划的一些问题,包括:
(1)城市总体规划具有大量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内容,与发展规划在内容上出现矛盾和不一致。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五年为规划期限,城市规划要展望十年甚至十五年,内容上常出现矛盾。
(2)市县一级城市城镇功能分区规划开始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出现重合甚至矛盾。
(3)城市规划的控制性与经济发展规划的扩张性之间出现矛盾,有时与发展现实差异较大。以北京和广西贺州为例:特大城市规划提出控制发展,但实际发展的扩张动力很强;中小城市规划提出的扩张性目标很大,又往往实现不了。
(4)城市规划具有较大的功利性,涉及地方政府用地范围和用地指标,背后也具有更大的权力动机,容易受到地方领导的权力干预。
(5)城市规划由上级政府审批的制度导致权力责任不对等,并不利于规划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与其他规划之间存在调整权力大小的矛盾,不符合现代治理的特点和要求,也不能体现对当地居民的权力尊重。
(6)城市规划对经济成分多样性、利益主体多样化、居民多层次需求的关注不够。报告指出,城市规划应考虑城市不同群体各自特殊的需要,兼顾多样性,包括利益主体多样化和居民的多层次需求。
3
对城市规划改进的外行建议
报告最后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城市规划改进提出了若干建议:
(1)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变化,科学合理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与发展规划一样,指导性与约束性功能的组合,在空间管制方面强化约束性,在城市发展方面保持战略性和指导性。
(2)迎接并拥抱新技术的冲击与融合,重视智慧技术对城市规划的支撑、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报告以智慧停车、自动驾驶等为例,说明了智慧技术在解决城市治理、管理方面的实践,并指出新技术对城市发展和建设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以及城市规划的适应性问题。
(3)在总体规划下的控制性规划要更加精细,要合理设计实施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容积率管理中建立交易制度的可能性。
(4)城市规划事权的调整,要更好体现责任权力的统一。同级政府编制的规划最好由同级人大进行审批,这既符合现代治理的要求,又能增强城市规划的立法性质和权威性,并更多地体现“规划是老百姓自己的事”。
(5)市县规划过多过滥的状况必须解决,出路就是多规合一。报告指出目前市县规划过多,规模较小的市县空间范围有限、经济结构不复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规划和城市空间规划可以融合为一本规划,规划期限统一,其中的差异性可采用弹性空间解决。
(6)规划要兼顾土地产权制度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影响。当前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与土地产权制度有关,规划的环节能否设计一些机制和预防的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
文字整理:郭伟斌
摄影:陆佳元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vip.126.com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官方网站:http://www..org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Email: @vip.126.com电话:021-65983507传真:021-65975019微信号: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官方网站:http://www..org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