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下午,以“乡村振兴战略与实践”为主题的分论坛在南京举行。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副处长曲秀丽,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安华,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震东,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院长张伟,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富伟先后作了学术报告。另外,我院刘志超副总规划师、陈清鋆副总经理、赵彬主任规划师、祖京京规划师、庄宇技术副总监、蒋金亮规划师也结合乡村规划项目做了项目介绍并就乡村振兴谈了自己的想法。省内外战略合作单位、规划设计编制单位、高校及科研院所、新老员工近100人参会。
论坛由我院总经济师李正伦主持。
曲秀丽通过回顾与总结我省十多年以来在村庄规划建设、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的经验,提出规划建设乡村要关注与重视以下五个方面:一要有重点;根据村庄的特征进行分类建设和整治。二要有层次。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特色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农民增收要统筹协同发展。三要有活力。要充分挖掘乡村的特色资源,让特色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壮大,使乡村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有灵魂的家园。四要有人才。乡村的发展需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与专业技术人员,就乡村规划建设而言,需要引导优秀的设计师、建造师等下乡开展实践。五要有制度。要建立适合乡村特点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乡村建设的设计师负责制,乡村工匠的培育、认定、命名制度,吸引新乡贤返乡支持乡村建设发展,推动乡村综合振兴。
陈安华以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为依托,就如何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转变城乡规划理念,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共建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思路。并通过规划建设实践,分享了从“进城”到“下乡”乡村振兴实践经验。
罗震东以“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出路:网红村的经验与启示”为主题,讲述了宁波市奉化区王家岭村、尚田镇鹊岙村两个网红村的故事,指出影响乡村振兴中人、地、钱三个关键要素。罗震东对乡村经济如何可持续,乡村空间如何“精明收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公共空间、村口、节点改造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有益地尝试。
张伟通过乡村发展历程和建设之路的回顾,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指出乡村发展是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主要的问题,通过对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和我省特色田园乡村实践案例的分析,来解析院士、设计大师、教授、设计院团队在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设计中的思考与担当,系统地给我们分享了作为设计人如何做好乡村设计工作。
富伟通过国外乡村振兴政策与乡村理论的研究,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问题,得出在现阶段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结论。对目前乡村建设中的“新村化”、“短期化”、“商业化”、“贵族化”、“同质化”五化表示了担忧,并呼吁:社会的关注与资本的青睐,应该成为乡村发展的给养,而不能变成摧毁乡村价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提出根据地域资源与时代需求走乡村发展的多元化路径。
刘志超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探讨特定背景下,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规划的有益尝试与探索。以苏南、苏北各一个特色田园乡村为例,侧重从提供发展机会、提升文化审美、完善自治制度、满足生活需求等角度,寻找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
陈清鋆通过对传统村落密集型地区的大量调研和研究,提出了“传统村落大保护观”的概念,从保护核心资源、保障村民利益出发,以大影响(公众参与)、大整合(多学科融合)、大格局(区域一体化)的研究为基础,明确主体责任、突出保护重点、树立底线思维、兼顾长远发展的务实保护观念和方法。同时,结合一些研究对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对其实践推广提出参考建议。
赵彬就集聚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整合农村集中建设用地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规划方法上提出反思。在近年江苏省大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思路下,如何更加科学地做好集聚型农村社区规划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尝试。
祖京京指出,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民宿在我国大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热点,但因缺乏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与规划方法的指导,民宿盲目开发、无序发展与恶性竞争的现象日益突出。如何全面挖掘乡村特色资源、推进民宿之间的统筹协调与协作发展,成为规划人员和民宿运营者认真思考的问题。全面认识民宿,分析当前民宿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民宿规划的针对性策略,迫在眉睫。
庄宇介绍了如皋市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施工作方法。在具体实施上,坚持“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市场参与”的原则,采取综合营建的模式联动推动。政府负责建立保障机制,加强引导和服务,在政策支持、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发挥作用。项目建设中突出村民的主体地位,在尊重村民的意愿和选择基础上,引导村民投身到特色乡村项目建设、维护和后期管理上来,并实现收益分配、就近就业。项目实施效果上采取设计师总负责制,驻村设计师全程指导跟踪项目实施,对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
蒋金亮从田野调查入手,通过小微尺度设计及地方语言运用,进行乡村生产生活的空间布局。在信息化背景下,时空间行为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城市研究的各个方面。在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过程中,试图将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引入乡村这一特定空间,采用GPS设备调查乡村居民日常生活出行习惯,建立人、时间、空间及活动的对应关系,利用新技术挖掘农民出行习惯,对村庄物质环境改善提供规划建议。
李正伦总结发言说,乡村振兴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乡村振兴要走多元发展之路,要找到各地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因村制宜,根据村庄的差异性进行分类建设和整治;乡村振兴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在思路上更加注重探索多类型的乡村发展路径,内涵上更加强调特色田园村庄塑造的内容综合,传承上更加注重乡土文化和民居本土性特色的挖掘和当代塑造,空间上更加重视“村庄美”和设计品质,发展上更加重视“产业特”和农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要走持续发展之路,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关注质量,从容建设,以增强农民的获得感为首要任务;乡村振兴要走活力乡村发展之路,要充分挖掘乡村的特色资源,让特色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壮大,实现城镇和乡村均衡发展,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创造让职业农民有创业、成长、致富、安居的环境,使乡村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有灵魂的家园;乡村振兴要走共同建设之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设计师为推手,市场参与,社会各界共同推进的事业。让“设计引领乡村”,这也是当今时代赋予设计人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生命,你的想法可以改变城市!